刘秀也想到了这一点,眉目一挑,缓缓分析道。
上首的刘邦也是心领神会,目光闪烁:“正是如此,我们不能让夜煞军成为我们的绊脚石,但也不可轻易树敌。”
“我等便先派一支精锐前去试探,摸摸他们的底细,若夜煞军果真势不可挡,我们不妨考虑……”
说到这里,他故意停顿,目光扫过二人,意味深长。
“‘以退为进’未尝不可,若夜煞铁骑果真如传闻中那般势不可挡,我们未尝不能与他们合作,共同推翻大凌皇朝。”
“与其让他们成为我们的敌人,不如让他们成为我们的盟友,至少在当前这个阶段。”
刘秀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那片被战乱摧残却依旧辽阔的土地,缓缓道。
“风险确实存在,但也并非不可控制,若真的接纳夜煞军进大凌皇朝的话,我们可以事先提出条件,例如划分势力范围等方面。”
“另外也可以暗中观察夜煞军的动向,先将他们围起来,一旦发现他们有异心,便立即采取措施。”
一旁的刘裕眼中闪过一丝狠意,同样接话道。
“可行,但需谨慎行事,必须确保我们在合作中占据主导地位,不能让夜煞军牵着我们的鼻子走。”
刘秀低头思考了一会儿,最终点了点头。
“那就这么定了,寄奴,此次便由你负责挑选精兵强将,前去试探夜煞军的实力。”
刘邦最终拍板决定道,随后将目光转向刘裕。
“放心吧!此次定让那些大乾北疆蛮子的夜煞铁骑折戟于此!”
刘裕眼中闪过一丝战意,时候起身大踏步离开营帐。
数日之后,刘裕亲自率领一支麾下的精锐大军,秘密前往夜煞军可能经过的路线。
他们沿途设下多处伏击点,既是为了试探夜煞军的实力,也是为了给夜煞军一个下马威,让他们知道大凌并非他们可以随意践踏的地方。
与此同时,刘秀在后方坐镇,通过绣衣使者这一情报网络,如同织就了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紧紧盯着夜煞军的动向。
绣衣使者的探子们仿佛无处不在的影子,悄无声息地潜伏在夜煞军的营地周围,将夜煞军的每一个细微动作都捕捉得淋漓尽致,并及时传递回给刘秀。
终于,在刘秀的精密布局与绣衣使者的高效运作下,刘裕率领的大军与夜煞军的先头部队,在一片辽阔的平原上不期而遇。
终于,在刘秀指挥绣衣使者的密切关注之下,刘裕率领的麾下大军与夜煞军先头部队的赵匡胤与赵光义二人正式遭遇了!
刘裕因为绣衣使者情报的缘故,直接提前在夜煞军的必经之路上摆出了一个自己自创出来的兵家大阵,“以步兵制衡骑兵”的绝强阵法——却月阵
原本历史上,让刘裕以2000左右的精锐步兵大破北魏3万左右的精锐骑兵的却月阵构成条件稍显复杂,具体包括地理条件、兵器、兵种和兵力配置。
因为那时候刘裕麾下的晋军有制水权,所以河水可以保障“却月阵”后方及侧翼的安全,不必担心被敌军合围视野宽广的平坦河岸。
良好的视野便于观察敌我双方的行动,及时掌握战场的情况;平坦地势则可以使敌军失去地形优势,而晋军可在高大战船上俯瞰战场,相当于占据了制高点。
因此刘裕在距水百余步之处用战车百乘布下弧形“却月阵”,两头抱河,以河岸为月弦,每辆战车设置7名持杖士卒,共计700人。
布阵后,再派2000士兵上岸接应,并携带大弩百张,每辆战车上各加设20名士卒,并在车辕上张设盾牌,保护战车。
因为“却月阵”是弧形,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弧形可以分散受力点的力,有着良好的抗冲击能力。
阵内士兵又因有杖、弩、槊等武器,所以杀伤力非常强;同时阵内士兵背水为阵,可起到“陷之死地而后生”的效果。
所以才向死而生,一战打破北魏三万精骑!
经过此战,“却月阵”威名大振,为后人所津津乐道,以至一谈及如何“以步制骑”,必言“却月阵”。
只是却月阵对地形的要求非常的大,一旦有失误,就有被对方骑兵从侧翼穿插或者从后翼大举突进的危险。
如果北魏骑兵从后面包抄,刘裕的却月阵则难以奏效。
不过,当时对面的拓跋嗣命令长孙嵩等人急救后秦,所以北魏骑兵不顾思索的就贸然进入,岂能有不败之理。
刘裕正是用敌人急于求成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