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1类工业的发展突破也是作为困难的,因此中枢非常重视德国方向,并试图从德国获得1些新技术,而这条路走起来倒也还算是顺畅,与德国的合作几乎可称双赢,只不过或许是德国人赢得更多1点,毕竟德国的国情在那里。
工业的发展与国家实力密切相关,虽然在这个时代,走量要比走质更为重要,但放长远来说,这段时间也是最容易弥补先天不足的时候,因此稍微多花些力气,吃点眼前的亏倒也无妨。
不过,虽然在中国本身看来,这“量”有些不够,但对于其他1些国家来说,已经是难以想象的威胁了。
如今将“心有余,而力不足”几乎挂在脸上的带英帝国就正是这其中的最重要的1员,而海对面的美国也是十分纠结的1位。
随着1926年的环球航行结束之后,英国面对中国便再也无法保持平和从容的心态了,虽然英国表现上较原时空并没有太过激的变化,但稍微1看便知,皇家海军面对日本德国那是从容不迫,海军发展计划1步1个脚印,按部就班的进行。
面对中国,皇家海军并不能保持原有的理智了,无论是战列舰的改造,还是巡洋舰的新造,都被英国早早的提上了程序。
但英国的财政并不能支持其安全需求,因此合纵连横,利用国际规则办事也就成为了限制中国的主要方面。
1926年,中国签署《伦敦和平条约》,加入国际联盟,在这其中,便约定了限制6军规模,即中国约定将1线作战部队限制在90万人以内。
不过,这1项内容虽然是对中国的限制,但并不算什么坏事,其1,中枢本就有控制和平时期6军规模的意思,90万实际上仍在中枢的心理预期内,其2,中国也与英法两国有对等约定,即英国在南亚和东南亚的白人军人总数不得超过15万,法国在印度支那的6军必须限制在3万人以下。
当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那便是战争本身的问题,针对东南亚或许速胜论还有生存空间,而到了印度这种烂地,速胜论直接可以原地转生了。
除了6军,英国人还动了新海军条约的心思,主要针对的是中国的新战列舰。
就新加坡战略而言,针对中国最大的威慑便是胡德号,在海战中,冒险与保守并存,1艘胡德号的威慑能力是胡德号本身的战斗力的几倍。
但中国的新战列舰虽未开工,但已经对英国产生威慑了,中国明确表示要建造1艘装载16英寸舰炮的30节战列舰。
不同于日本那种秘密决战兵器思想,中国在条约时代的海军计划上,执行的是明确威慑战略,目前来说仍是在打造1支存在舰队。
而这艘新主力舰的出现,对于中美平衡来说影响比较有限,但却能够改变中英之间的平衡,中国的快速舰队将压过英国,新加坡战略也就无从谈起了。
因此,英国力图阻止这方面的发展,然而,正处于咆哮的2十年代的美国享受着和平,对于英国的提案兴致寥寥。
而法国人更是不会冒着得罪中国的风险跟英国站在1起,放弃印度支那的提案早已经在波旁宫内,哦,不对,波旁宫已经被巴黎人民1把火烧了,到现在还没建好呢,是在议会里讨论过好多遍了。
更何况,以法国现在的情况,签海军条约只有1个动力,那就是把意大利人也拽进来,而这份提案也得到了各国的关注,某种意义上也算是给新的海军条约开了1个头了。
1927年9月,各国代表再度汇集华盛顿,这个会议主要针对的是俄意两国,给予了两国各17.5万长吨的战列舰份额,并适用条约的其他内容。
意大利原有的6艘战列舰只剩下但丁、朱利奥·凯撒、多利亚和杜里奥4艘战列舰,达·芬奇号则在1916年因不明原因爆炸,加富尔伯爵号被奥匈帝国重伤,加之年久失修,早已不能再用,而奥匈帝国赔付给意大利的特格霍夫号战列舰也已经被废置,
而俄国的情况就更惨了,由于中俄战争对俄国的前无畏舰舰队的损伤不算很大,俄国在欧战前1共也就开工了6艘战列舰,可堪支用的也就4艘甘古特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