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内阁又公布了《国有企业改革办法》,并拟订提交国会立法。
国有企业改革是《调整纲要》中最关键的部分之1,是推动从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向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1步。
按照计划,中枢将在3年内对官商合营企业进行改革,实现“4马分肥”的目标,即合营企业全年盈余按国家税金30%,企业公积金10%~30%,职工福利奖金约为5%~10%,资本方获利30%的比例进行分配,提高职工收入和企业抗风险能力。
当然,这种有损资本的政策也会遭到许多反对,不过,左念微相信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这1工作会慢慢好做起来,毕竟现在还是1个正值壮年的政府,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
但这轮改革所带来的风波也不会就此停息,从早期未施行时的国会阻挠、政府异议,到施行后不久的联名抗议,局势仍在继续发酵。
在改革开始之后的几个月中,经济情况的恢复势头1滞,无论政府、国会、商界、社会反对之声纷扰。
针对左念微本人的抹黑、造谣、曲解等行为也逐渐增多,不过国会尚不敢有人弹劾左念微,而左念微也不担心,时间还长着呢,有的是办法治他们。
作为激浊扬清的重要1步,国有企业改革的风波且让它与其他调整方案1块再闹1闹,现在政府的主要工作是组织国际裁军会议。
对于国际裁军会议,英法意3国都表现的较为积极,法国和意大利早就没钱了,巡洋舰都快造不起了,但他们仍顾虑1众苏维埃国家的威胁。
而美国对于裁军会议也比较积极,在海军方面还有诸多的诉求和想法的。
至于说6军,美国压根不用裁,美国政府和军方比1切裁军会议都好使,美国6军也就十多万,算上国民警备队和后备军也就34十万,而且普遍缺乏大口径火炮、装甲车辆、飞机和机械化力量,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无非如此。
而俄国情况特殊,苏俄根据地的情况从1928年开始就已经不断恶化了,财政困难,人员短缺,红军普遍缺乏兵员,人数已不足5十万。
军工生产方面,大口径火炮已经不能生产,坦克和飞机也无法生产,机枪产量也显著降低,在1928年和1929年两年中,苏俄所掌握的兵工厂仅生产了子弹6000多万粒,仅为1925年的5分之1。
根据地面积也逐渐减少,1928年初西方防线退至秋明1线,东方也丢了贝加尔湖西畔地区。
同时,苏俄对农民的动员效率不足,在列宁去世后,根据地的情况就越来越糟糕。
但即便如此,红军依然是俄国的心腹大患,对于裁6军,俄国自然是很难同意的,但裁俄国海军,英法或许也不乐意,他们显然还指望着这支波罗的海舰队牵制德国海军,反正德俄双方都是瘸子。
当然,还是那句话,对于海军来说,俄国政府比1切裁军会议都好使,从1915年开始,俄国已经没有增加过任何1艘能看的军舰了。
因此,整个1930年上半年,中国的外交部门工作任务繁重,英美法德意俄等国、国联大会、太平洋和平大会,种种外交场合下,中国外交官的身影出现的极为频繁。
在1轮轮的谈判中,大会的议题也逐渐确定,各国的意见趋于统1。
最后,又经过了1轮谈判,决定了最终的开会地点,中国作为发起国和主要推动者,自然不可能将这个好机会拱手让人,提议在北京举行。
而美国则以两次海军裁军会议都在华盛顿举行为由,希望延续惯例,继续在华盛顿举行。
英国在裁军会议上也表现积极,将会议摆在伦敦得到了许多欧洲国家的支持。
但最后的定音1锤还是由德国人来敲的。
德国的选择无疑是在中国举行,毕竟美国还没有与苏维埃德国建交,自然不可能成为德国的首选,而在英法两国举行,德国也不可能放心,1不留神就能被这俩老东西坑了。
1930年5月下旬,大会的具体细节已经商讨完毕,而中国的动作也很快,早早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结果,就在大会要召开之际,法国现政府因经济危机垮台重组了,又将大会往后推了两个月。
直到8月中旬,各国才做好准备,各国代表赴华,至8月22日,国际裁军会议在北京正式召开。
英美等国代表住在了中方安排的酒店中,而苏德代表则住在大使馆里。
可能是出于省钱的考虑,苏德的大使馆依然沿用了原有的大使馆,只是稍微修葺了1下,换掉了1部分的装饰品,显得更加朴素幽静。
这座大使馆是帝德政府在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