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丘陵中升起了白烟。
远远望1眼,壕沟、灰绿色的帐篷,规模看起来不算大,领队的两人就已经清楚那里是什么情况了。
“看来是真家伙,估摸着是这两天趁着空子摸过来的。”放下望远镜,队长对着1旁的宪兵副队长道,“老毛子刚刚平了红毛子,怎么就敢摸过来了?”
“俄国人莽也不是1次两次了,十几年前更多,也就是这些年红毛子闹得厉害,毛子兵没精力跑过来闹腾,只是些土匪流民。”
宪兵副队长在北疆已经生活了十几年了,可谓是经验丰富,1战前俄国军队越界的频率很高,两3个月就越界1次,1战开始后基本绝迹,到大革命时期又6续增多,西扩干涉期间的反干涉力量,或者红白交战产生的溃兵流氓。
近些年倒是少见正规军,因而小队长下意识的当成了流民土匪对待,准备进行驱离,就被宪兵副队拦了下来:“别虎,对面的看样子是正儿8经的兵,工事挖的有鼻子有眼的。”
“我们就在后边的斜坡上先扎营,派人回去汇报,咱们这几个人,未必是人家的对手。”
听了副队的话,众人也就明白了,随即在附近找了个合适的土坡,将携带的1挺22式重机枪架了起来,然后开始挖沟、烧水、做饭、扎营,副队长则选了几个会走路的抄近道回去汇报情况。
当天下午天要黑的时候,报信的3个人回到了村子,整个村子也就34百人,与临近的两个村子归1个连部管,因而村长又派人赶去了连部汇报,同时准备支援。
到当天夜里,俄军武装越境的事情就传回了营部,营部随即派出了1个中队在第2天早上前去支援,中队下面囊括了两个班的正规军和3个小队的边防警察或民兵。
当天下午,斜坡的临时营地里已经聚了接近2百人,不过正规军不多,领队的中尉简单的整理了1下队5,将携带来的重机枪和迫击炮布置好,然后才派人前去交涉。
根据侦察的情况,对方人数不少,起码有34个班,工事也做的不错,显然是打算进行较长时间的盘踞对峙。
由于最近1次的武装越境也是发生在1922年,所以众人也拿不准现在到底什么情况。
如果按照早年间的情况,双方会对峙1段时间,可能1天半天,也有可能1周半周,1般不会发生交火,多以俄军撤离作结。
然而,前去交涉的人还未靠近对方营地,里面的俄军便鸣枪示警,局势1时紧张了起来。
中尉立即召回了交涉人员,加强了营地的然后向上级汇报,派出人进行更细致的侦察。
当天晚上,又有1队俄军渡河而来,与营地里的俄军汇合在1起,人数达到了1百人。
对于俄军的行动,国防军1级1级上报,传到了巴尔喀什屯垦师师部,最终递到了京城,递到了内阁。
就这件事本身来说,并不是什么大事,武装越境对峙是很正常的,真正将这件事报到内阁的,还是因为如今俄国的情况比较微妙。
1933年4月,由于新西伯利亚战役失利,面对俄国大军压境,苏俄政权转入地下活动,迁延十年之久的苏俄割据状态结束。
在这两年中,俄国的情况也比较微妙,首先是因为大萧条而抽离资本的英法两国又重新对俄国注资,帮助俄国稳定国内,平定苏俄。
而美国在罗斯福上台后,对外的外交政策也有所变化,在与德国建交的同时,也更加关注俄国。
德国自然还是与俄国势同水火,中俄之间则依然保持着比较冷淡的关系。
外交部长陶选民刚刚召见了俄国大使,对此事进行了质问,而俄国大使维亚切斯拉夫也1脸懵:
啊?
还有这事?
在短暂的交流之后,阴晴不定的维亚切斯拉夫离开了外交部,而陶选民则匆匆赶往议事厅。
“这俄国人倒是胆大,自己内政1塌糊涂,居然还敢在这个时候搞小动作。”
国防总长褚建珍看着桌子上的西北地图,随意道:“恐怕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啊,这局恐怕不在西北,而在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