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听得连连点头,对朱瀚的点评深表赞同。
朱瀚眼光独到,对这些士子的评价自然极为中肯。
“瀚王叔所言极是,这些士子皆是我大明未来的栋梁之才。”朱标感慨道,“只是,如何从这些才俊中选拔出最适合朝廷需要的人才,还需我等细细斟酌。”
朱瀚微微一笑,目光深邃:“殿下所言极是。选拔人才,不仅要看其学识与才华,更要看其品德与志向。我等需综合考量,方能选出真正能为朝廷所用之人。”
正说话间,突然一阵喧闹声传来。朱瀚与朱标循声望去,只见人群中一位士子喜极而泣,紧紧拥抱着自己的亲友。显然,这位士子成功上榜,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梦想。
“看,那便是成功上榜的喜悦。”朱瀚指着那位士子对朱标说道,“科举之路虽艰辛,但只要心中有梦,坚持不懈,终能收获成功。”
朱标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敬佩与向往:“瀚王叔所言极是。科举之路,便是士子们以才学换前程的独木桥,能走过这座桥的人,都是有着坚韧不拔之志的人。我们身为皇室,更当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人才资源。”
两人正说着,一位中年士子匆匆挤过人群,来到朱瀚与朱标面前,躬身行礼道:“二位殿下,微臣乃此次科举上榜士子之一,特来感谢朝廷与二位的公正选拔。”
朱瀚微微一笑,扶起士子道:“你无需谢我二人,这是你多年苦读应得的回报。朝廷选拔人才,只看才学与品德,不问出身。你既已上榜,日后便需勤勉尽责,为大明江山贡献自己的力量。”
士子感激涕零,连声道谢后,转身离去,继续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
朱瀚望着士子离去的背影,对朱标说道:“殿下,看到这些年轻才俊的朝气和热情,我仿佛看到了大明未来的希望。我们扶持太子,不仅仅是为了稳固皇权,更是为了这些年轻才俊能有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
朱标点头赞同:“瀚王叔所言极是。父皇常言,得人才者得天下。我们定要广开才路,不拘一格,让真正有才华的人为大明所用。”
两人正谈论间,一位宦官匆匆走来,躬身禀报道:“二位殿下,陛下有请,速往御书房觐见。”
朱瀚与朱标闻言,相视一眼,随即整理衣冠,跟随宦官前往御书房。御书房内,朱元璋正襟危坐于龙案之后,神色凝重,似乎有要事相商。
“儿臣(臣)参见父皇(陛下)。”朱瀚与朱标行礼后,恭敬地立于一旁。
朱元璋微微抬手,示意二人免礼,目光深邃地注视着他们,缓缓说道:“朕召你们前来,是有一事需与你们商议。近来,朝中官员多有懈怠,政务处理不及时,民间怨声载道。朕欲整顿朝纲,重振吏治,你二人有何良策?”
朱瀚闻言,沉吟片刻,拱手道:“陛下,整顿朝纲,重振吏治,实乃当务之急。臣以为,首先应从考核与监察入手,明确官员职责,设立更为严格的考核机制,对玩忽职守者严惩不贷。同时,加强监察力度,确保官员行为清廉,不敢有丝毫懈怠。”
朱元璋微微点头,目光转向朱标:“标儿,你以为如何?”
朱标拱手答道:“父皇,瀚王叔所言极是。儿臣以为,除考核与监察外,还应注重官员的选拔与培养。应广开才路,不拘一格,不拘泥于门第出身,唯才是举。同时,加强对官员的教育与培训,提高他们的行政能力与道德水平。”
朱元璋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你二人所言,皆切中要害。整顿朝纲,非一日之功,需持之以恒,方能见效。瀚弟,标儿,此事便交由你二人共同负责,务必尽心竭力,不得有误。”
朱瀚与朱标齐声应诺:“臣(儿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厚望。”
朱元璋微微颔首,继续道:“另有一事,需你二人留意。朕闻朝中有人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此风不可长。你二人需暗中查访,一旦发现此类行为,立即上报,朕必严惩不贷。”
朱瀚与朱标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坚定与决心。朱瀚拱手道:“陛下放心,臣定当与标儿密切合作,彻查此事,绝不让朝中乌烟瘴气,坏了大明基业。”
朱标亦拱手道:“侄儿定当尽心竭力,协助瀚王叔,共同维护朝纲清明。”
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挥手道:“你二人退下吧,速去办理此事。朕期待你们的好消息。”
朱瀚与朱标躬身告退,退出御书房后,二人并肩走在回廊上,神色凝重。朱瀚轻声道:“殿下,此事关乎朝纲稳定,我们需小心行事,不可打草惊蛇。”
朱标点头道:“瀚王叔所言极是。我们需暗中查访,收集证据,待时机成熟,再一举揭发。”
朱瀚微微一笑,拍了拍朱标的肩膀:“殿下有此决心,实乃大明之福。你我叔侄二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