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首长出席会议并发了言之后,后面几天的会议,都会有不同的领导出席。
中原扫黑已经被确定叫停,扫黑运动究竟是个人执政错误,还是政治问题,成了会议的核心问题。
胡进在后面几天的会议里,逐渐失去了话语权。但他还能列席会议,证明他暂时还没失去自由。不过,许一山已经强烈感觉到,胡进的人生很快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果然,在会议进行到第八天的时候,胡进再没出现在会场上。
上午,梁国明简单地将会议进行了一个总结,便宣告会议结束。
从会场出来,许一山遇见了陆书记。
他赶紧迎上去,轻轻喊了一声,“陆书记。”
陆书记心情显得很沉重,他的眼圈似乎有些发红。站在高高的台阶上,他们望着眼前迎风飞舞的一面红旗,谁都没多说话。
过了一会,陆书记长长叹息一声,迈步下了台阶,匆匆离去。
这次会议时间超出了预定的计划,自然是因为会议期间发生了重大变故。从胡进咄咄逼人的逼宫大戏,到梁国明不动声色的绝地反击,这一场博弈终于落下了帷幕。
从胡进突然没在会议上出现,许一山就预感到他出现了意外。梁国明在会上只字不提中原扫黑,更没提胡进因为什么原因未能参会,这就让大家的猜测多了起来。
一场会议整整开了八天,这是非常少有的情况。各省市的领导心里都很急,毕竟,长期留在燕京,家里的事会堆积如山啊。
因此一散会,大家便迫不及待往家里赶。
许一山也急着要回经作区。这几天里,林少雄每天都会来电话问他什么时候回去。经作区四面出击的规划已经初具规模,但是有一个非常显著的弱点摆在他的面前,那就是经作区的人气一直很低迷。
一个繁荣的社会,首先要看表面的人气是否高涨。缺少人气的繁荣,不是真正的繁荣。
许一山来开会之前,就有一个设想。他想,提高人气最直接、最见成效的办法,就是在经作区举办一所高校。
经作区定位已经很明显,它承担着探索一条新型经济之路的重任。经作区在规划上也是秉承着科技优先的原则,因此五个区当中,除了东湖管理区承担旅游、商务和对外交流的行政中心作用之外,其他四个区都是以科技为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从目前来看,经作区是一个集聚高科技产业的大园区。无人机、人工智慧、半导体等,都是处于科技前沿的产业。这势必注定未来经作区的发展,离不开更多优秀的科技人才。
以现在经作区的条件,想吸引人才过来安家落户的底气明显不足。这一点在经作区面向全球招聘的时候得到过验证。
习惯了繁华都市生活的人,谁愿意跑来还处在建设中的山区小地方?尽管经作区开出了非常优渥的招聘条件,但应聘者还是寥若晨星。
当然,许一山不担心经作区会因为人才不到位而无法开展工作。毕竟,在经作区目前规划的所有项目中,除了无人机产业吸收了一定的民间资本外,其他产业全都是政策扶持的产业。人才也自然会采用强制性的行政手段调用。
在许一山看来,这都不是长远之计。他需要培养真正的经作区人。
于是,举办一所理工类大学的设想,便在他的计划中慢慢成型。
举办大学的目的,一是迅速聚拢人气。第二个根本性的目的,就是对未来经作区在高科技人才方面的需求有一个便捷的条件。
但是,整个经作区地区,最高学历的教育机构,就只有原四个县的四所职业中专。也就是说,经作区要办学,是个一穷二白的局面。
兴办教育,靠的不是热情,也不完全是资本。教育是关系到民族未来大计的大事,必须要有专家才能承担起这个重任。
许一山这次来燕京开会,还带有一个重任,他想利用开会的这个空隙,接触一下燕京教育部门的领导。
因此,在陆书记他们匆匆离京回去时,他决定多留一天。
开会这几天,他一直抽不出时间去接触教育部门的领导,便让秘书赵力尝试着先去沟通接洽。
赵力反馈回来的信息很不乐观。教育部门对经作区兴办一所理工类大学的想法没有兴趣。他们提醒赵力,办大学不是过家家。办大学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不是一时来了兴趣就上马,兴趣没了便丢弃在一边。
而且赵力还反馈回来一条非常重要的信息,经作区办学条件不成熟。教育部门也不会因为经作区地位的特殊而开绿灯。
听完赵力的汇报,许一山非常气愤。他当即说道:“什么条件不成熟?现在民办教育都能搞得那么好,我们经作区办个大学,就条件不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