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他是燕京第一个来经作区视察的领导。其次,他选在这个时候视察经作区,不由让人浮想联翩。
过完年,就将是燕京召开大会的时间。每一届这样的大会,都会引起全球人的关注。毕竟,这是决定一个名族和一个国家未来走向的大会。
按理说,这时候的梁国明根本抽不出时间出京视察。事实上,燕京重要的领导,在这段时间都没有外出视察的安排。
偏偏梁国明来视察了,而且选择的就是颇具争议的经作区。
一直以来,大家都有这样的争论,经作区究竟属不属于梁国明的手笔?
知道内情的人,都清楚经作区的起源在于许一山的一个探索新型经济道路的方案。
四年前,一场百年不遇的干旱让社会上的矛盾暴露了出来。
为了抢水,兄弟反目,父子成仇的事层出不穷。灾难最容易让人性的丑陋暴露。也因为人性的丑陋,各地因为抢水而出现不少流血事件,甚至有人在这些冲突中丧生。
陈州东湖水库是问题最为严重的地区。由于水库地处两省之间,而水库的权属又只有中部省独家所有。围绕东湖水库的水源问题,两省爆发出来的矛盾,非常尖锐而有不可遏制的态势。
许一山就是因为看中两省的互补性,才提出设立经作区的设想。
本来,方案上报之后,一直没有任何动静。似乎燕京对他的这个方案没有丝毫兴趣。
就是他准备放弃这个念想的时候,突然传出梁国明同志审批同意设立经济协作试验区的消息。
正因为有此一说,因此现在把经作区归于梁国明的手笔,似乎道理上说得过去。
许一山当然也清楚,没有梁国明,就没有现在的经作区。
早上,许一山从芙蓉宾馆迎接了梁国明之后,直接上了高速往经作区跑。
陆书记前来送行梁国明,在与许一山打招呼时,陆书记摇摇头说道:“一山啊,以后你要再看中我中部省什么东西,直接开口问我要就行了,不要拐一个大弯了。”
许一山根本没明白陆书记话里的含义,直到车在高速公路上奔驰时,梁国明笑眯眯地对他说道:“老许,你想要办的事,我给你做成了哈。”
许一山一头雾水地看着他,还是没明白过来。
“你不是想在经作区办一所大学吗?”梁国明微笑道:“这段时间我一直在考虑,经作区办大学的必要性。昨晚与天明同志谈了以后,得到了天明同志的大力支持啊。”
梁国明居然要将中部科技大学搬去经作区!
中部科技大学是中部省所属的一所理工类大学。学校并不在桔城,而在香河市。虽然大学不是211,更非985,但是科大在中部省内却是与211和985齐名的大学。
目前,科大有学生两万多人,未来还将扩招一万人。受地理位置和学校发展格局限制,科大现在正处在一个瓶颈期。因为学校没地方发展了,学校规模就没法做大。
梁国明指名让科大迁去经作区办学,陆书记尽管不舍,也只有答应的份。
“接下来就要看你的了。”梁国明道:“我与天明同志承诺过了,新科大首先在用地上就全部采用划拨的方式。你们经作区不管有多大困难,都必须给我准备三千亩的地方给人建校。”
许一山毫不犹豫地回答,“这一点绝对可以办到。”
“新科大与原科大还是一个整体。新科大建设成功后,与原科大共享资源。”
许一山迟疑着问道:“我就想知道,科大建设起来后,权属归谁?”
“建在你们经作区的,当然权属在经作区。”
许一山内心激动不已。他没想到办大学的事会那么快就得到落实。
其实,他心里清楚,办一所大学比办一个企业更难。大学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丝毫差错,都将可能造成致命的损失。
按照正常程序,就算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在经作区设立一所大学,那么考察、论证,再考察,再论证,这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就算有耐心挨过这漫长的过程,不等于就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许一山在经作区设立一所大学,目的很简单。首先,他需要大学的氛围和人气。其次,他要为经作区的产业培养后备技术力量。
梁国明没有主张新办一所大学,而是将中部省的科技大学搬迁来经作区,这不能不是一个妙举。
大学搬迁新办学地点,与申办一所新大学不可同日而语。这种做法,只需要向教育行政部门备个案就可以了,免去了考察论证的麻烦。
很显然,梁国明也知道考察论证的麻烦。
“老许,你这个人,永远都脱离不了地主老财的小家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