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碑体的侧面,镌刻着李彻亲手书写的两句话:
【但愿朝阳常照我土】
【莫忘烈士鲜血满地】
奉国官员情不自禁地念出了这两行字,面露凄然、悲切之色。
李彻看向纪念碑,继续说道:
“此碑是用阵亡将士的兵器熔铸而成,用鲜血染红的朱丹铭刻着八千九百六十个名字。”
“他们是本王自帝都出发后,为奉国牺牲的士兵。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本王都令人记录在案。”
“他们的牺牲,本王没有遗忘,以后也不会遗忘!”
随着李彻的话,将士们的眼泪在眼眶中打转。
他们强忍着不去挪动脚步,只能拼命地瞪大眼睛,试图看清楚碑文上那一个个名字,找到曾经和自己并肩作战的战友。
广场上的气氛变得更加肃穆,百姓们有的捂住了嘴,有的开始低声啜泣。
这些名字里,或许就有他们的儿子、丈夫、朋友。
李彻站在纪念碑前,深深地鞠了一躬,久久没有起身。
然后,他抬起头,用洪亮而沉重的声音说道:
“本王真心希望,这些名字不要再增加了,这座碑不要再变高了。”
“然而,本王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奉国想要再关外生存,就要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
“只要有斗争,牺牲在所难免。”
李彻伸出手,拂过那一个个被鲜血染红的血字。
“或许,未来这里还会再竖起一座,两座,甚至是十座纪念碑!”
“但本王不会遗忘,百姓不会遗忘,奉国不会遗忘!”
“但愿朝阳常照我土,莫忘烈士鲜血满地!”
随着李彻的话语,广场上的人们纷纷低下头,向这些英雄致以最深的敬意。
风似乎也感受到了这一刻的悲壮,轻轻地吹过,仿佛是在为这些英灵而低语。
李彻看向身后,那些生产建设兵团的士兵和百姓,缓缓道:
“今日是奉国再次启程的日子,有四万开拓者要离开这座朝阳城,去到荒野之中,开辟新的家园。”
“本王惟愿诸位,一路顺风,诸事顺遂。”
“你们即将踏上的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你们将开拓新的疆土,为奉国赢得荣耀和尊严。”
“记住,你们不是独自一人,你们代表着奉国的希望,奉国的未来。”
“每一步你们都能走得坚定,每一次战斗你们都要全力以赴,每一位牺牲的英灵都会回到家乡。”
“不必害怕,不必迷茫!因为你们的身后,是我们的家园,是我们的亲人,是奉国!”
李彻拔出腰间佩剑,指向城外的天空:“出发吧,为了奉国!”
将士们听了李彻的鼓舞,眼中闪烁着光芒,齐齐抬起手中的武器,敲向地面。
成排武器整齐地落下,战士们发出了震天的呐喊声:
“奉国万岁!奉国万岁!”
“殿下千岁!殿下千岁!”
那声音在城池中回荡,久久不息。
四位团长向前走去,来到各自的队伍前端,齐声高喊:“出发!”
然后,他们策马前行,队伍整齐划一,向着城外前进。
他们的身影逐渐消失在视野的尽头,只留下了一片尘土和空荡荡的城门。
李彻身侧的王羲正看着奉国旗帜消失在视野之中,有些羡慕地叹了口气。
李彻侧目看去,笑着问道:“本王没让你去,心底不舒服了?”
王羲正连忙拱手道:“臣不敢,殿下不让臣去,自然有殿下的谋划。”
李彻微微点头。
五个人之中,李彻最终还是选择留下了王羲正。
不是他不够优秀,恰恰相反,这些人当中李彻最看好的就是王羲正。
此子有颗赤子之心,虽然师从名儒,但思想却不迂腐,是个做实事的人。
但正因为如此,他和其他四人相比,就显得太过单纯,情商也有些低。
这种人适合将一件事做到极致,而不是当一个统筹全局的统帅。
不过李彻也没亏待他,让他当了司农所的二把手,主管奉国农事。
以他的本事,日后肯定还会再提拔,主管司农所也未尝不可。
放在古代那就是大司农,九卿之一,不可谓不位高权重。
“对了,可写信给你那些师兄师弟了?”
王羲正还是桃源派的传人,他的师兄师弟皆是农学人才,李彻早就垂涎已久。
这几日的接触下,两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好,李彻顺理成章地提出了邀请桃源派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