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嘴角微微上扬,轻笑一声说道:“此事说来倒都得怪我那父皇临走之前未曾将事情交代清楚,才让允炆那小子趁机钻了空子。依我所知,废除殉葬之事应该是由老十八向父皇提议的,可谁知父皇临终时最后的遗诏之中,只提及免除妃子殉葬。”
徐妙云何等聪慧之人,听到此处,她美眸一闪,瞬间便恍然大悟,脸上流露出原来如此的神情。
朱棣见状,接着又道:“原本父皇之所以想要推行殉葬之制,无非是担心后宫外戚借机干预朝政。或许是老十八用了某种巧妙的办法,成功地说服了父皇放弃此念。然而,那允炆却是真心实意地希望有人能够在他百年之后为其陪葬。这不,他就给我父皇安排了将近上千名的宫女和太监为之殉葬,而且,不久之前最后一批殉葬宫女太监的执行,他还派的是老十八去。”
那位身着黑色僧衣的老僧听到人殉,双手合十,摇摇头口宣一声:“阿弥陀佛!依贫僧看,这可不就是故意要让人心里不舒服、不痛快吗?”他微微皱起眉头,脸上露出一丝不满之色。
朱棣听了这话,嘴角轻轻上扬,微微一笑说道:“关于此事,本王虽不知晓老十八最终究竟是怎样处理的。不过呢,既然至今都未曾有其他消息传出来,那也就是说这件事情已然妥善。”
这时,站在一旁的徐妙云秀眉微蹙,不解地问道:“照此说来,新皇,如此对待他,那老十八为何依旧逗留在京城之中呢?”
朱棣略作思索,而后缓缓回答道:“想来应该与他的母妃有关罢。毕竟他在宫中尚有牵挂之人,又怎能如此轻易地一走了之呢?再者说了,如今他人就在宫内,允炆即便有心想要对他不利,恐怕一时之间也是找不到合适的由头和机会啊。”
徐妙云听完朱棣这番话,轻点臻首,表示认同。她心中原本对于朱高炽等三人在京城安危的担忧之情,此刻稍稍减轻了一些。
朱棣转过头去,目光直直地落在身旁那位黑袍老僧身上,开口问道:“道衍大师,不知死士和兵器是否已经开始筹备了?”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透露出一种急切的心情。
道衍微微颔首,表示回应。随后,他轻抬脚步,引领着朱棣及其夫人缓缓走向燕王府的后院。一路上,庭院中的花草树木随风摇曳,仿佛在默默地注视着他们的行动。
不多时,三人便来到了那个鹅圈旁边。这个鹅圈乃是燕王府新近圈出的一块土地,专门用于饲养门口那群肥硕可爱的大白鹅。此刻,鹅群尚未归圈,仍在附近悠闲地觅食嬉戏,整个燕王府的后院院落中都充满着大鹅的叫声。
道衍带着朱棣夫妇走进鹅圈之中,小心翼翼地避开地上的粪便和杂草。他一边走,一边左顾右盼,似乎在寻找着什么东西。终于,在经过一番搜索之后,他停在了一处看似普通的角落前。只见他弯下腰来,伸出手在地上摸索了几下,然后轻轻一推,一扇几乎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若不仔细观察根本无法察觉的暗门悄然出现。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即便是常年在燕王府中服务的众多下人,也对此地存在着这样一条通向地下的神秘通道毫不知情。只见道衍稳步走在前方带路,身后紧跟着燕王夫妇。他们沿着那略显狭窄且陡峭的楼阶缓缓而下,最终来到了一个宽敞无比的暗室之中。
这间暗室面积之大超乎想象,粗略估计容纳近千人绰绰有余。当燕王夫妇出现在众人眼前时,这些人正手持工具,叮叮当当地敲打着正在制作中的各式兵器。然而,就在燕王夫妇现身的瞬间,所有人仿佛心有灵犀一般,齐刷刷地停下了手头的工作,并以整齐划一的动作单膝跪地,同时抱拳高呼:“参见殿下!参见王妃!”
这呼喊之声虽然音量不大,但由于人数众多,加之身处封闭的地下室环境,其产生的回音和共鸣效应使得整个空间都被这阵声响所充斥,犹如阵阵惊雷炸响,令人不禁感到一阵震耳欲聋。
朱棣显然被这突如其来的场面吓了一跳,他的脸色瞬间变得有些慌乱。只见他急忙抬起一只手,做出噤声的手势,并且迅速转头朝着入口方向张望过去,似乎担心刚刚的动静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相比之下,站在一旁的道衍和尚却表现得异常沉着冷静、泰然自若。只见他脸上挂着一抹淡淡的笑容,不紧不慢地轻轻抬起一只手来,朝着众人微微摆了摆,示意大家不必过于拘束紧张,继续着手去完成那些还未最终完工的兵器制作工作。
得到道衍的明确指示后,很快就再次传来了那阵人们所熟悉且清脆悦耳的敲击声音。一时间,叮叮当当之声不绝于耳,仿佛一曲激昂奋进的交响曲正在这幽暗封闭的地下空间内奏响。
朱棣确认没有没有人因为方才动静而靠过来之后对着道衍说道:“道衍大师啊,咱们眼下正在做的这件事情可称得上是犯下杀头灭族的重罪呀!您听听这响动如此巨大,更何况王府周边到处都布满了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