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大多是秦老将军收养的孤儿,也有在牙子手里饱受虐待,秦老将军看不下去,买回来的。
秦家人丁稀薄,父子三人还都在战场,府中根本没有什么主人需要伺候,秦老将军不过是为了给他们一口饭吃,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罢了。
当初秦兆川离京,本不想带那么多人,甚至想自己一个人悄然离开。
但,秦家军誓死追随秦家人,秦老将军去世,秦兆川就是他们唯一的主子。
乾武帝不可能留着这么个隐患,如果他自己一个人离开,秦家军,将成为众矢之的,最后也许一个都活不下来。
所以,当很多人要跟他离开时,他同意了,同时也意味着生死的托付。
秦家的下人,都忠于秦兆川。
哪怕秦兆川现在在军营,只带了几个人过去照顾饮食起居,大多数人都在将军府内,一个月都见不到秦兆川几面,但他们依然忠心。
平日里,他们将将军府上下打点妥当,就会去帮百姓做活,或是帮田地除草,或是去帮忙不过来的百姓喂鸡喂鸭,亦或者谁家屋顶漏了,他们也会去帮忙修。
总不会闲着。
秦兆川手里早就没有了他们的卖身契,更何况,那东西是官府才承认的,他们现在都反了,也就没必要遵循天清王朝的规矩。
但这些人,都是因秦家人施以援手才活下来,说什么也要认秦兆川为主,就算没有卖身契,也在自己心上,心甘情愿放了一道枷锁。
阿宗住进来,秦兆川嘱咐过后,派遣了两个下人贴身伺候。
说是伺候,倒不如说是监督。
这两个小厮很机灵,再加上府里的那么多人,阿宗就算有什么小动作,也要掂量掂量。
庄姜羽抽走了阿宗一管子的血,这件事所有人都知道。
他们闭口不谈,专心做自己的事,可阿宗心里却很慌。
他已经装得很像了,为此还让王礼真拿了树枝往他身上招呼,秦兆川不可能还怀疑自己。
陛下说了,要让他弄清楚金都山的真实情况,弄清楚那个所谓的神明,以及秦家军如今的情况。
——是的,乾武帝不甘心,他怎么可能乖乖听了朝臣的话,让一个有了逆反之心的将军重回朝廷?这无异于在自己身边养了一头猛兽,而这头猛兽,随时都有可能反咬一口。
阿宗无法拒绝庄姜羽,毕竟金都山的人救了他,这位年轻的大夫更是治好了他,还给他用神明赐予的珍贵药材,他应当感激涕零,以命相报。
更何况,他可是一个“卑贱”的奴仆,还是被抛弃的“刁奴”,他不可能拒绝任何要求,更不敢询问目的。
但庄姜羽走了以后,阿宗心里慌死了。
听说西南有一种巫蛊之术,只要得到受术人的血,就可以用其作法,让这个人永远听命自己。
就算让他去死,他也只会乖乖照做。
金都山的神明不会就是个会巫蛊之术的神婆吧?要是这样,他岂不是在劫难逃?
阿宗忐忑不安了一整天,但将军府的下人一个个守口如瓶,他又不敢明面上询问,因此,整整一天,都没套到什么消息。
到了晚上,好像是秦兆川要回来了,因为他看到所有的下人都在忙里忙外,而且脸上的高兴掩藏不住。
秦兆川好像是回来取东西,因为是很重要的东西,所以要亲自来取。
阿宗看到了机会。
他同跟着他的下人说,想要亲自给秦兆川道谢,并且,他这里有朝廷的消息。
听到朝廷,下人犹豫了下,最终还是去通禀了秦兆川。
将军府的正厅,挂着仁义忠信的牌匾。
秦老将军总用这四个字教导秦兆川,他说,仁义是对百姓,忠信亦然。
当时,秦兆川不太理解,还反问:“父亲,那皇上呢?”
秦老将军默而不语,让他自己去悟。
秦兆川长大后便明白了,也一直秉承着四字诺言,将仁义忠信践行到底。
就算当初神明没有出现,他就这样白白死在了金都山,也不悔。
阿宗进来时,秦兆川正坐在主位喝茶。
他已经尽量调整了情绪,如今,借着微弱烛火,他再一次,仔细打量面前的少年。
或许不应该称作少年,阿宗只是因饮食跟不上,经常吃不饱饭,显得小罢了。
秦兆川心无波澜,没感受到所谓血脉亲情的力量。
内心里,仍然是震惊大于欣喜,或者说,那点欣喜微乎其微,甚至不存在。
阿宗一进来就跪下了:“奴才见过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