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轸对晋文公道:“主公,形势对晋国越来越有利。很显然,现在不是我军不想与楚军交战,而是楚军不敢与我军交战。
按楚军主帅成得臣的脾气,他那么好战的一个主,此时一直忍着,估计是内部思想不统一。
主公,这是一个机会!如果我们能够想办法让秦、齐两国直接出兵相助我军,那立威成霸一战,就在此时!”
晋文公还是有些犹豫,毕竟,虽然秦国和齐国都是晋国盟国,要让秦、齐两国直接出兵帮助晋国没问题,但要让他们直接与楚国开战,则需要帮他们找到足够的理由。
先轸道:“臣已有对策。一切的根源在于宋国,我们伐曹伐卫,目的也是为了救宋,但现在看来,并没有成功。
既然咱晋国的方法不灵,那就让宋国去向秦国和齐国求援。
如果宋国能够给出大笔贿赂给两国,相信两国一定会去楚国替宋国说话。
但可以肯定的是,楚国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甚至连曹国、卫国都不管了,也要打下宋国,说明楚国人肯定不同意放过宋国。
得到了贿赂的秦、齐两国便会因此而迁怒于楚国,到时便一定会站在我们一边。”
但宋国拿什么去贿赂秦、齐两国呢?
先轸继续道:“我们不是灭了曹国占了卫国吗?很简单,我们将两国的土地分割一部分给宋国。
宋国得到了土地也就不吃亏了,他们便会拿出大笔贿赂给秦、齐两国了。”
但如果楚国直接与晋国和谈,提出相关从宋国撤军的和解条件呢?
先轸坏笑一声道:“只要楚国得罪了秦、齐两大国,那我们就无论如何也要抓住机会,与楚军一战!
大丈夫扬名立万,晋国称霸中原,就在此一战!”
一切按先轸计策在行事,一切都很顺利。
应该说,一切正按先轸所设想的有序推进:
首先是割让曹国、卫国部分土地给宋国。宋国很高兴,爽快地拿出一大笔钱贿赂秦、齐两国。
然后是秦、齐两国得到一大笔贿赂都很高兴,爽快地答应愿作中间调停人,赴楚军军营作说客,希望楚军统帅成得臣从宋国撤军。
接下来皮球便到了楚军统帅成得臣身上。
成得臣也感到了很大的压力,现在是晋、秦、齐等国都在帮助宋国,而自己又迟迟未攻下宋国都城。
如果不答应的话,那极有可能与晋军直接交战,而与晋军交战则是违反了楚王的命令。
成得臣终于下定决心从宋国撤军,他对晋国提出了撤军的条件:晋国必须从卫国撤军,并让曹国复国!
先轸很爽快地答应了,但他从中做了手脚。
先轸让晋文公把曹共公、卫国暂行国君职务的公子叔武分别叫来,对他们道:
“看在大家都是姬姓诸侯的份上,寡人不想把事做绝,就让曹国复国吧,晋军马上从曹、卫两国撤军。
但有一个前提条件,你们两国都要发出声明,与楚国断绝关系,宣誓今后与晋国交好。”
两国此时在晋国大兵的威胁下,哪敢不同意?
再说,楚国也确实太不是东西了,眼睁睁看着自己被晋国人暴揍,居然不发一兵前来救援。
于是,令楚军统帅成得臣火冒三丈的一份国际声明来了:曹、卫两国与晋国结盟,与楚国终止盟约关系。
这样一来,成得臣提出的要求就完成毫无意义了:
为了你曹卫两国,咱楚军这才极不甘心地从宋国撤退。现在倒好,你们倒向了晋国,这纯粹就是在开国际玩笑!
成得臣火大了,晋国人太欺负人了!
于是,成得臣请示了楚成王,要求楚成王允许楚军与晋军交战。
楚成王也很火大,他的火大既有成得臣把事情搞成这样的因素,说过不要与晋军交战,结果还是不得不战。
又有对晋国的愤怒因素,你晋国人也着实可恨,怎么可以这样做?
他知道,此时如果强令成得臣率楚军撤退,那等于是楚国辛劳一场,结果宋国没打下来,反而是丢掉了曹国、卫国两个盟国。
这两个盟国一丢,那楚国好不容易在中原收服的其他列国诸侯岂不是对楚国深深失望?
那以后楚国还想要在江湖上混么?
最终,楚成王在成得臣的再三请求下,派出部分援军供成得臣调遣。
这个时候的楚成王,虽然极不情愿与晋国一战,但他相信成得臣,相信他一定会战胜晋国!
成得臣率军撤离了宋国,朝着卫国进发。那里,正是晋军驻扎的地方。
鲁僖公胆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