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御书屋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483章 边塞诗人高适(2/4)

第483章 边塞诗人高适(2/4)



    临走之前,他可能觉得这样不够义气,便给李白写了一首诗。

    三个人作息极为不规律,又服用了大量乱七八糟的丹药,看起来容颜极为憔悴。

    杜甫走了,没过多久高适也退出了,只剩下李白继续求仙问道。

    他对这两位小弟似乎看不上,连句挽留的话都没有,高适和杜甫却在此后念念不忘。

    尤其是杜甫,写了十几首诗给李白,也怀念这段三个人一起生活的日子。

    但生活还是要继续,杜甫离开后继续漂泊不定,一生郁郁不得志而病死舟中。

    反倒是高适,逆袭成为三人当中混得最好的一位。

    甚至可以说,他是唐代诗人中逆袭翻身混得最好的一位。

    41岁的寒门子弟高适人到中年,半生潦倒的他到处游浪,纵使诗名传世却无人赏识。

    但在这寂寞的旅途中,高适始终都没有放弃热切的理想,他一生都在为事业做着准备。

    “天宝九年秋,高适北使青夷军送兵,这是他第二次游历边塞地区,于第二年春天返回长安。”

    “在高适任职封丘县尉期间,因官职卑微,使他手脚局促,感到难以有所作为。”

    “实现自己的济世之志,于是在公元752年辞官,客游长安。”

    “天宝十二年,经节度判官田良丘推荐,高适入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府。”

    “哥舒翰一见到他,大为赏识,推荐他担任左骁卫兵曹,充任节度使府掌书记。”

    “在河西期间,哥舒翰发动开边战争,取得一系列胜利。”

    “为歌颂胜利,高适作有一系列诗作。”

    “期间他随哥舒翰入朝,哥舒翰在唐玄宗面前盛赞高适。”

    “天宝十四年,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发动战争,史称安史之乱。”

    “东京陷,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守潼关。”

    “高适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守潼关。”

    “天宝十五年,哥舒翰战败,安禄山叛军攻陷潼关。”

    “高适出逃,向唐玄宗献策,建议竭库藏召募勇士以御贼,唐玄宗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唐玄宗西逃后,高适去河池郡拜见了出逃的唐玄宗。”

    “并向唐玄宗陈事说明潼关失守是因为监军不体恤军情、自相用事。”

    “还说唐玄宗西幸蜀中未足为耻,他随即被任命为侍御史。”

    “八月到成都后,升任谏议大夫。”

    “同年十二月,永王李璘在江东发动叛乱,因以前唐玄宗下诏让藩王分别镇守天下时。”

    “高适规劝过其行为不合理,唐肃宗便在永王李璘叛变后召见高适与他共同商议平乱之法。”

    “高适为其分析了江东形势后肯定永王必败,于是唐肃宗便任命高适为御史大夫。”

    “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出兵讨伐永王李璘。”

    “至德二年,高适与淮南西道节度使来瑱、江东节度使韦陟会在安陆会和,结盟誓师讨伐李璘。”

    “结果高适还没到达广陵,永王李璘便战败了。”

    “于是他又受命指挥淮南部队参与讨安史叛军,援救睢阳的行动。”

    辛弃疾:与李杜分别3年后的高适44岁了,他在睢阳这个地方遇到了董庭兰。

    董庭兰是吏部尚书房琯的琴师,他因主人被贬出长安而四处流浪,靠着精湛的琴艺谋生糊口。

    兴衰看遍,董庭兰的琴弹得越来越好,他深深地打动了高适。

    分别的时候,董庭兰伤感地对这位听众说,恐怕以后再也不能相见了。

    在这江湖之中,你我不过是擦身而过的落魄中年人,余生襟抱空对西风残照而已。

    没想到高适却不以为然,大笔一挥就写出千古名句,既是劝慰琴师也是自勉。

    这种豁达洒脱的句子,只有盛唐时期的人才能写出来。

    44岁的高适功名未成、流落他乡,坦然地对故人表露自己的落魄。

    高适自弱冠之年就到过长安,以为能凭借自己的才华混出名堂。

    但意气风发的他并未如愿,辗转飘零多年一事无成。

    仕途无望的他只好回到宋城,过着耕读的生活,直到26岁时投身行伍。

    彼时大唐与契丹在边境大战,高适闻讯一路从宋城出发,到第二年秋天才抵达战场。

    他投奔信安王后不受赏识,无奈之下在幽州节度使手下当了幕僚,却只干了2年跑腿打杂的活。

    没办法,从军无禄的高适再度收拾起行囊,南下向着宋城方向返回。

    高适是一个有实干精神的人,否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绝世强龙 正义的使命 光阴之外 宇宙职业选手 总裁,宠妻请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