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能成为内阁阁老,无不标志其是大明最优秀的人才。
同时,也是皇帝最为信任的肱骨。当然,也是大明最顶尖的几个大人物之一。
内阁首辅陈循,因其娇惯幼子,而祸连了己身,被罢免了官职,回乡颐养天年。
如此一来,内阁的成员,就少了一个。
这些时日,无论是六部尚书,还是大理寺卿,翰林御的掌院,都察院等主官,都卯足了劲,想要争上一争这个位置。
当然,其他官员也没闲着,开始走动了起来。
一个萝卜一个坑。
当有大人物进入内阁后,那么必定会再空缺出来一个重要的位置。
所以,整个京城的文武,都是激动起来。
一个个各展手段,人脉,卯足了劲,想往上走上一走。
朱祁钰曾听成敬说,他家的门贴,都收到了上百份。
都是打着乔迁之喜的借口,送礼走关系的。对此,成敬拒绝了所有的人。他一个内相,府邸就如此的热闹。那几个内阁成员的府邸,就更不用说了。
也许文武百官,唯一不敢去的府邸,就是于太保的府上了。
当然,他们也知道就算去了也是无用。廷推很快开始了。
当然,先由几个内阁成员来提名推选。他们竟推选了三个之多。
这其中既有礼部的尚书,也有翰林院的掌院,同时也有大理寺卿。
如此来看,此三人是此次入阁最为热门的人选了。
整个大殿上,诸多大臣开始争论起来。既有为某人站台的,也有为其拆台的。甚至,有揭露其所犯过的罪行的。廷推就是如此。
既然被人推荐出来,那就要接受众文武的评判。有时,众大臣还会无中生有的过激批判。
反正每个人大臣,都想推举自己的好友,同年,同乡。
这是朱祁钰上台以来,首次的廷推。
所以,他便一言不发,看着诸多大臣,在大殿中来回争论,辩驳。
他突然发现一件有趣的事。今日的廷推,是按照地域争论的。
也就是说,在被推举的三人之中,有两位是江南人士,一个是北方人。
殿中官员,按照地域分成了两派.
在宋之前,毫无疑问,北方的官员在朝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但自从经济中心开始转移江南地区之后。文化教育也发生了转移。
到了大明之后,每年全国的新科进士一甲,二甲,大部分都是出自江南地区。
这无疑使江南系的官员势力大增。甚至,从内阁就可以看出来。内阁几个成员,大部分也是出自江南。
如此一来,北方的官员,更是被压制的抬不起头。。
要知道想要青云直上,除了自己的才能之外,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同年,同乡的推举,提拔。
南方本就文化昌盛,通过科举入朝为官者,当然也多。
再加上朝中同乡的提携,南方一系官员的数量,远超北方。
这次,内阁要增加一名成员。
北方系的官员,联合一起,似乎要拼尽全力,也要使自己一方,进入一人。
而这次被内阁推举的三人,其中一人就是北方的士族沈睿。
他年龄四十余岁,正值年富力强。
而且,在大理寺卿的任上,勤恳有加,政绩出色。
陈老头向朱祁钰推荐的也是此人。
看来陈老头临走的时候,心中依旧是心存为国尽忠念想的。
他不想这朝中的一些大臣,硬是举荐亲近的人入阁。
陈老头虽是南方人,他这次举荐的既不是同乡,也不是他的学生,而是确确实实的一个人才。
而且,这沈睿不但精通儒学,还精通法家。可以说,把两家学问融会贯通的集大成者。其中内阁的于谦,所推举的人也是此人。
从这也能看出,陈老头在为朱祁钰谋划最后一件政务,确实是本着为国为朝廷着想的。
大殿上,群臣的争论依旧不休,甚至吹胡子瞪眼,大有大打出手的架势。
朱祁钰终于看不下去了。
他的神色逐渐冷下来后,大殿上的群臣争吵声也慢慢消失了。
直至再没有一点的声音。
“一个个成何体统,像与菜市场那些人有何区别?”
众文武听着皇帝的训斥,一个个噤若寒战,低垂着脑袋。
“并不是哪方同乡多,就是哪方入阁。若是那样的话,内阁岂不是都是南方人了?”
“朕希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