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的人,没有一个敢站出来的。
更不要说向朱雄英推荐任亨泰了。
朱雄英组建内阁,大家自然都想进去。
但是任亨泰却没有一个人推荐,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
不过任亨泰却没有任何的办法,只能忍气吞声。
这时候杨士奇上前一步,说道:“陛下,还有一个人可以进入内阁,正是杨溥,东胜州布政使!”
“这几年,杨溥治理东胜州,倒也是个人才。”
“好!”
朱雄英不由分说地说道:“传朕旨意,召回杨溥,领武阁大学士。”
文官们一听,更是怒火中烧。
第一个站出来的是解缙,他进了内阁,任亨泰却进不去。
远在东胜州的杨溥,也被召入了内阁。
文武百官近在咫尺,却是一个都进不去。
内阁六人中,有三人都是朱雄英的心腹。
在朱雄英上位之前,文武大臣对朱雄英都是十分忌惮的。
不过当时朱雄英被朱元璋压了一头,大臣们也就放心了许多。
但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
朱雄英,已经成了那个坐在龙椅上的男人。
这世上,真的只有他一家独大。
这个时候,也不会有哪个不开眼的家伙,会主动推荐自己。
更别说推荐别人了。
先不说这个人情能不能讨回来,恐怕就连自己的前途都要搭上了。
这个时候谁也不会为别人卖命。
在朝堂上更是这样。
“既然诸位爱卿都无异议,那今日早朝便先散了!”
朱雄英看了一眼满朝文武,淡淡道:“还有什么事,尽管上奏便是。”
“谏言之臣,朕从不为难。”
话是这么说,可朱雄英的语气中,却带着一丝不屑。
可是谁也不敢啊!
他们对朱雄英并不熟悉,在没有摸清朱雄英的脾气之前,谁也不敢多说什么。
这样做有利有弊。
好的一面是堵住了那些聒噪的大臣们的嘴,否则的话,他们每天都要向朱雄英告状,为自己谋取利益。
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可能会有一些忠臣心怀大明,却不敢说什么。
不过对此,朱雄英却并不怎么在意。
如果他们真的是为了大明,肯定会不惜一切代价地进言。
再说了,有解缙跟杨士奇在,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无事退朝!”
太监一声大喝,文武百官立刻退了出去。
只是,心中难免有些失望。
新皇登基,按理来说,肯定会有一些人得到提拔。
只是今日朱雄英首次上朝,并无任何官员从中获利。
尤其是文官,更是一个都没有得到提升。
而且,还损失了一个得力干将。
郑沂,礼部尚书。
要知道,郑沂可是他们这一方的中坚力量,是朱雄英亲手拔下来的。
接下来的十天,朱雄英都没有上过朝。
因为根本不需要。
事实上,现在还是前朝皇帝的守孝期,大明的很多事情,都很正常。
也就不会有太多的琐事需要处理了。
这点小事,解缙和杨士奇都能处理得很好。
解缙、杨士奇遇到了大事,都交给朱雄英,由朱雄英定夺。
此时,奉天殿内,朱雄英端坐其中。
在他面前,放着一张巨大的世界地图,而不是奏章。
世界地图上,有很多地方都被标注了出来。
分别是前往欧洲的不同方向。
没过多久,外面就传来了通报的声音。
“启禀陛下,户部尚书杨大人有要事相商。”
奉天殿内,一名太监走了进来。
“东胜州布政司的杨溥也已经返回了,陛下是否要见上一面?”
朱雄英看了太监一眼,很是满意。
这样的太监很会察言观色,不会拐弯抹角。
很符合朱雄英心目中的太监形象。
只是这小太监年纪尚轻,朱雄英也不想太夸奖他。
这对他以后的发展不利。
如果他也能像李公公一样,那就更好了。
李公公跟着朱元璋游历大明去了,无法留在宫中伺候朱雄英,实在是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