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时机,还是各方面情况,都是一样的。
不对,有两点不同。
第一是,匈奴因为一年的休养生息,没有放弃漠南。
第二是,大汉国力至少扩充了数倍。
霍海并不是很清楚这一战的具体过程,只能确定自己要干什么。
第三节车厢,是霍海专用的战略车厢。
今天这里也是集齐了一套班子。
首先是要在呼市镇守的曹襄。
然后是这一战的先锋将,公孙敖。
霍海这一支羽林卫的参谋或者说随军文书,挂偏将职务的是落下闳。
而罗烈是羽林卫目前的副统领,也是班子的一员,但是因为刘彻在,所以罗烈在抵达呼市之前,都是跟随刘彻的。
这一套班子的选择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选曹襄,是代表的刘彻的利益,刘彻需要一个老贵族中的青年才俊上位,曹襄是平阳长公主的儿子,又是曹参的后裔,同时又在羽林卫中镀金过,毫无疑问非常适合。
选公孙敖则是因为卫青的利益。
说起来,公孙敖和公孙贺一样,都是义渠后人,都是蛮族后人,又都姓公孙。
什么意思,懂的都懂。
而公孙敖和卫青关系极其要好,早年救过卫青的命。
但是他也常年在草原上迷路,所以屡次丢官。
而他每次赎金之后复起,都是卫青带他飞。
不过霍海找他来,不是纯粹的利益分配,而是霍海问卫青找一个善于筑城的将领,卫青说公孙敖很擅长这个,所以霍海选择了公孙敖。
至于罗烈,代表的是羽林卫本身。
而选择落下闳,则是霍海的选择。
本来历史中落下闳应该只是留下了太初历,他的浑天说等学说并不受重视,一直到张衡加入了他的学说派系,才让浑天说成为了古中国天文学主流。
落下闳也从某种意义上成为了上古之后的又一个天文学始祖。
但现在他的人生完全改变了。
首先就是提前到达了长安,主持建立了汉历法,又让自己的学说在研究院中成为了主流。
同时,落下闳跟几个研究员一起改进了玻璃镜片打磨技术。
要知道,刘彻的近视眼镜,就是用这个技术打磨出来的。
一开始,霍海告诉研究院的技术,是霍海看短视频看来的,具体可以说是水拓法,加砂磨,加圆轮抛光。
具体就是把圆轮旋转起来,上面用水流,本身就光滑的沙砾慢慢的打磨。
但是,落下闳加入研究团队后,迅速搞出了新技术。
为什么要从一大块平整的玻璃开始打造?一开始玻璃加热后塑性,直接在模具里塑性弧面不行吗?
为什么要用一个簸箕一样大的圆盘?
用一个蘸料碟子一样的小圆盘加速旋转,同样的力岂不是旋转速度快了几十倍?
再把加入了沙的水流一边打磨一边灌入水流,很快就能把镜片打磨光滑。
落下闳加入后,镜片打磨的速度加快了很多倍。
以前制作一块凸透镜的时间,直接能制造出数百片凸透镜。
所以,这才有了制式望远镜作为战争用品。
而霍海之所以拉上落下闳,是因为落下闳精通天文。
别的不说,落下闳在确定地球是球体后,霍海就让落下闳去算地球的直径。
已经算出来了。
用的方法和书上说的希腊的算法是同一个算法。
当然了,前提是把地球当做一个标准圆球来计算。
不过地球虽然是椭圆形的球体,但实际上缩小到乒乓球大小后,比乒乓球更像标准的球体,所以所谓的椭圆也是在宏观角度讲。
只要用南北不同区域一天太阳影子角度,还有每一个小时太阳落山距离(也就是一个小时开头结尾时,什么地方进入了夕阳状态)来推算地球直径,根本不难。
落下闳把这一套搞清楚后,加上他看星象的能力,等于这已经是个人形GPS了。
霍海之所以要让他算,是因为霍海还记得一个比较关键的数据。
那就是,从哈市,到北海(贝加尔湖)的西极,一共是一千三百五十公里,而这条直线的连线上,距离贝加尔湖西极四百八十公里的地方是乌兰巴托。
乌兰巴托正西面四百五十公里,就是龙城!
当初卫青以找到路成功偷袭了龙城而起飞,一战闻名。
但之后,卫青就再也没有威胁到龙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