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一如往日凤驾莅临时,献帝已端坐于龙椅之上。
龙椅雕龙画凤,金碧辉煌,仿佛蕴含着无上威压,与献帝身上隐隐散发的帝王之气相得益彰。
太后看呆了眼。
献帝登基至今十九年。
她看着他,从一个稚气少年,一点点变成一个身体孱弱,优柔寡断的成年帝王。
她也曾恨铁不成钢过,但其实她的心里,更多的是庆幸。
因为她心里很清楚,只有病弱的他,才会容忍她作为一个女流,染指皇权,指点江山。
可此时此刻,看到他正襟危坐,霸气侧露的身姿,她忽然发现,她或许错了……
甫一坐下,众朝臣齐声喊道。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太后从思绪中回过神,正欲开口,就听身侧传来一声低哑浑厚的声音。
“平身吧。”献帝一说话,众臣齐刷刷看向他,
金銮殿上,众臣心中凛然,仿佛从中顿悟了什么。
“谢皇上!”众臣齐喊,脸上的表情愈发恭谨。
太后默默扣紧座椅扶手,指腹按得发白。
这些年,献帝虽然一心想要亲政,可自始至终都并未真正与她正面抗衡过。
太后早已习惯了献帝对她逆来顺受,言听计从。
单是这一声,她雍容的脸就有了瞬间的崩裂。
她沉着脸看向献帝,“皇帝在西山受了不少惊吓,刚刚回宫,怎么不多休息几日?”
献帝的视线终于东了,慢悠悠落到太后身上,“西山一役东方尚书重伤,守备军和御林军伤亡惨重,刑部还查到,肃王不仅事涉谋反逆案,更与两个月前十万慕家军惨败青云关脱不了干系。”
“此事关联人命众多,慕家军更是为戍卫大庆朝立下汗马功劳,朕身为一国之君,不能让他们背负冤屈而死。”
此言一出,云砚之,承恩侯以及中立一派的朝臣齐齐出列,其中,竟有称病不上朝好几载的荣老太傅。
众臣扬襟跪下,凛声高呼,“皇上英明神武,实乃仁心仁君!”
这回,太后就算再后知后觉,也知道,献帝这是要替慕家翻案了。
慕清淮通敌叛国导致战败,十万慕家军命丧青云关的罪责,是她定的,毒死慕家满门女眷的懿旨,亦是她亲下的。
如今皇帝这般,明摆着就是当众打她的脸,踩着她立威,意图亲政,染指皇权!
太后的脸彻底阴沉下来,“看皇上和诸臣今日这意思,是合起伙来想要定哀家的罪?”
献帝微微垂眼,不语。
众臣面面相觑,俯身叩首,“臣等不敢。”
“不敢?”她声音寒凉,凤眉飞扬,“哀家看你们胆子大得很!”
“确实大胆。”献帝忽然开口。
众臣噤声,金銮殿瞬间陷入死寂的凝滞。
然而,太后得逞的嘴角还没能勾起,就听献帝道,“即便是你们想定太后的罪,也得拿出确凿证据,按大庆律例,再经由三司……会审,人证,物证,缺一不可。”
“皇帝,你!”献帝没能说话,太后已经横眉竖目打断他。
她眸底迸出厉色,目露警告,“你刚刚说什么!给哀家再说一遍!”
献帝目不斜视迎着她的怒视,一字一句道,“三司会审,人证,物证,缺一不可。”
他略微苍白的嘴唇慢慢扬起,“母后,他们既没有证据,您又何须动怒。”
“好啊……”太后气得全身发抖。
“当真是好得很!”她冷笑着道,“我儿真是长大了,翅膀也硬了!连十月怀胎生你养你的母后,都嚷嚷着要依律治罪!”
献帝却是认真思索了一下,才一本正经道,“母后,其实儿子早就长大了,只不过从前,儿子的翅膀被母后强行折断,想飞也飞不高罢了。”
此言一出,太后心尖猛地一颤。
似乎被献帝眼底一闪而逝的悲凉触动了。
“皇帝,你到底想干什么!”她忍不住恼羞成怒,将怒火转向承恩侯和云砚之。
“哀家知道,你向来耳根子软,是不是他们跟你吹了什么耳旁风,让你不顾孝道忤逆哀家!?”
她打心眼里不想相信,一直对她言听计从的儿子,居然口口声声要三司会审,治她的罪!
她可是一朝太后啊!
若当真被送去三司会审,她这半生威仪,也都将烟消雾散。
不论东方家,皇室,亦或她自己,都丢不起这个脸!
见太后脸色越来越难看,承恩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