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兵遣将施行反围之策。诸位亦知攻城之难,为防落入敌军陷阱,本王之意……”
他后面的话没有说完,其他人却听懂了言外之意。
古里甲连忙说道:“王爷,倘若齐军真有这个打算,对于我军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现在不怕他们不来战,就怕他们一直龟缩。陛下的旨意里说得很明白,齐军能够动用的兵力已经不多,我军何惧之有?”
余者纷纷附和。
庆聿忠望见状不由得暗暗冷笑。
“也好。”
庆聿恭没有驳斥众将的意见,不紧不慢地说道:“古里甲,明日你领兵攻城,试一试平阳守军的成色。”
古里甲朗声道:“末将遵命!”
庆聿恭又对术虎说道:“你调一千轻骑前往西边的沙河城,若是有大股敌军从西南而来,立刻回来禀报。”
众将心中一凛。
西南方向?
沙州二字在他们脑海中浮现,但是沙州撑死只有数千战兵,在当下的战局中影响不大。
术虎拱手应下。
庆聿恭随即拨转马头,望北边大营而去,众将及亲兵连忙跟上。
平阳之战,于大齐永宁元年十一月初四拉开帷幕。
衡江以南,道州境内。
一支延绵数里的辎重车队行于官道之上,数千步卒随行护卫,往来旅人无不避让。
队伍后半段一辆看似平平无奇的马车里,坐着一位略显老态的男人。
车厢内还有两人,其中一名年过三旬的稳重男子禀道:“国公爷,成州都督童世元亲率两万步卒,汇同沙州八千勇士,从衡江南岸沿路进发,将于五日后抵达平阳西边的沙河城。”
老人便是大齐首席军务大臣、荣国公萧望之。
他前段时日因为身染重病不得不归府休养,将军事院一应大权暂时委托给李景达,却不知为何出现在这辆马车里。
听到下属的禀报,萧望之稍作思忖,道:“飞鸟关不容有失。”
下属垂首道:“请国公爷放心,童都督留下了一万步卒,协助沙州人镇守飞鸟关,再加上那边有沙州之主洛耀宗亲自坐镇,断然不会出现上次的危局。”
萧望之微微颔首。
下属又道:“骁勇大营四万步卒将于三天后抵达平阳城南面,另外临江侯陈澜钰将率两万余锐卒横穿双峰古道,他们会在国公爷规定的十一月十二日之前赶赴平阳城外。”
萧望之听到陈澜钰这个名字,面上微露感慨之意。
他想起当年在淮州的峥嵘岁月,亦想起陈澜钰入京后的种种曲折,最终对方没有辜负他的殷切期望,及时拨乱反正,给李适之的棺材钉上一颗钉子。
时光倥偬,他们终于又能并肩而战。
注意到下属欲言又止的神情,萧望之收敛心神,微笑问道:“有心事?”
下属鼓起勇气说道:“国公爷,淮安郡王这样安排是否过于行险?庆聿恭即便用兵如神,他想打下平阳城也没那么容易,我军何不将所有机动兵马调去定淮交界之处?”
萧望之不置可否,看向旁边那个一直沉默的中年男人:“你怎么看?”
尉迟归言简意赅地说道:“陆沉从来不是自负之人,想来一定有战胜景帝的办法。”
“庆聿恭此番孤军深入,这是景帝有意为之,也是庆聿恭擅于隐忍的表现,如果错过这次的机会,将来想要再在战场上困住他可就难了。”
萧望之半是解释半是感叹,继而道:“如今再犹豫迟疑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想要将这对景国君臣同时留下,我们总得冒一点风险,这世上当然没有十全十美的好事。”
尉迟归沉默片刻,略显凝重地问道:“国公有几分胜算?”
“事在人为罢了。”
萧望之将手中的军报放在小几上,平静地说道:“二十年前我便听说过庆聿恭的威名,后来我们在淮州交手多次,勉强算是不分胜负。现如今我已老迈,这一战打完估计也活不了几年,既然这一生都在为大齐搏命,奉献最后的热血亦是理所应当,马革裹尸当为我辈的归宿。”
下属面上浮现悲戚之色,尉迟归的神情也变得凝重起来。
萧望之微微一笑,眼中泛起雄壮之色:“让那位景国军神陪我共赴黄泉,亦是一桩传世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