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决议由史可法出任北上督师之要职,并赐予象征无上权威的尚方宝剑,使其得以总揽被占失地收复过程中的一应军政大事,权力在握,责任重大,犹如被委以重任的统帅,即将踏上征程,为大明的复兴而拼搏。
任命阎应元为总兵,从忠卫营中精心抽调精锐士卒五千人,以此为基干力量组建光复营。光复营初步拟定编制为一万二千人,而其中的缺额部分,将在后续收复之地广泛拣选合适人员进行编练扩充,力求打造一支规模可观且战力强劲的军队,成为大明在山东的坚实军事力量。
“宪之,此次北上固然旨在收复失地,然更为关键且重要者,实则乃是民心呐……”崇祯面容凝重,语重心长地嘱咐道:“此番北上之行,要让我大明子民深切知晓,我大明依旧存续,并未消亡;我大明朝廷亦绝不会抛弃自己的子民,无论身处何方,皆在朝廷的关怀与庇护之下。而更为紧要的是,需让百姓们真切看到我们的诚意,感受到朝廷的温暖与决心,如此方能赢得民心,稳固根基。”
“诺!”史可法郑重点头,神色肃穆地应道。
“丽亨,你们北上之初,料想不会遭遇太大的阻力与阻碍,然随着你们不断收复失地,清廷必然不会坐视不理,定会有所动作。与清军相较而言,我大明当前确实缺少精兵悍将,在战斗力方面或许略逊一筹,然我大明所拥有而清军所匮乏者,乃是众多的人力。清军战斗力虽强,然其兵力毕竟有限,能有几何?你此次务必趁着清军尚未反应过来之际,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全力收编队伍,扩充实力,方为上策。”崇祯继而转头望向阎应元,目光中满含期许与嘱托。
“我定当竭尽全力先把队伍拉起来,绝不辜负陛下期望!”阎应元昂首挺胸,坚定地说道。
“光复营虽说已定下人员额度,然朕特许你能扩到多少便扩到多少,不必拘泥于成规。但有一点务必牢记,兵贵精不贵多,朕所期盼者,乃是一支能征善战之师,一支英勇无畏、敢于冲锋陷阵之士,而非一群乌合之众,徒有其表而无其实力。”
“陛下放心,别的不敢夸口,若是论及练兵之道,臣自信不惧任何人!”阎应元霍然站起身来,神情激昂,意气风发,大有壮志凌云之势。
“好!朕就等着你这句话了。”崇祯欣然点头,面带嘉许之色说道:“不过此次你即将与清军作战,在此之前你却并无与他们交锋作战的经验,故而在出征之前,你可去找虎山请教请教,汲取其经验教训,万不可轻敌大意,以免陷入敌军陷阱,致令战局不利。”
“诺!”
“宪之,以你的赫赫名望,此次前往山东,当地官绅见你亲临,必定望风而降,此乃意料中事。然朕亦深知,宪之你性格方正,为人诚实,恐难以应对这些狡黠油滑的官绅。这些人狡黠多端,首鼠两端,极有可能会反复无常,出尔反尔。”崇祯略作思忖后,仍觉有必要嘱咐史可法几句:“你要多关注关注那些普通百姓的诉求与心声,尤其是免税之事,务必要跟他们讲清楚,说明白,要竭尽全力争取他们的支持与拥护,这是我军能够在山东长久扎根立足的关键所在,切不可忽视。”
“陛下,这些百姓能有何用?”史可法微微皱起眉头,面露疑惑之色说道:“我们若欲立足山东,稳定局势,终究还是要有官绅阶层的鼎力相助才是正道,百姓不过是草芥蝼蚁,能起多大作用?”
“呵呵。”崇祯听闻此言,不禁笑着摇了摇头,耐心解释道:“不管怎么说,多关注民众民生之事,于我大明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此中深意,日后你自会明白。”
“臣遵旨!”
作为后世之人,这些道理是个接受过九年义务制教育的学生都懂,可是在这个时代,就算如史可法这种有识之士,也看不到底层百姓的作用,这却是让崇祯有些头疼。
军议结束之后,天色渐晚,已近黄昏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宫殿的琉璃瓦上,映照出一片金黄,却也难掩皇宫内的冷清与寂寥。
待到群臣散去,各自返回府邸或官署,王承恩端着一盘月饼,缓缓走了进来。在他身后,王婉儿身着一袭月白的长袍,身姿婀娜,莲步轻移,蹑手蹑脚地跟在后边。
自从与崇祯相处渐熟之后,王婉儿便成了崇祯宫中的常客。在扬州之时,闲暇无事她便会前往崇祯的书房,或相伴读书,或帮忙整理文书。
崇祯身为后世的单身狗,在这陌生的古代世界里,自然是极为喜欢有这么一位大美女整日陪伴在自己身边。而且王婉儿自幼熟读诗书,聪慧过人,崇祯有时将一些简单的文书交付于她整理,她皆能处理得井井有条,极为出色,崇祯见状,便索性将她当作秘书使用,王婉儿亦欣然从命,尽心尽力地协助崇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