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魏延正率领着他这一路北上成都的兵马来到了这座城池跟前。
征南军此次率军北上,潜入在益州各地的军机营兵士早已做好了舆论攻势,使得蜀地百姓都知道征南将军魏延,奉朝廷旨意前来平定益州之乱。
而且,魏延治军严谨,向来注重军纪。如此一来,与那些军纪涣散的益州东州兵相比,高下立判。
荆州军这一路走来,秋毫无犯。他们既不会侵犯无辜百姓,更不会对地方世家强取豪夺。这一切,蜀地的老百姓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头。
面对长期以来叛乱频发、战火纷飞的益州局势,百姓们早已苦不堪言。而对于那个昏庸无能的刘璋,大家更是失望透顶。
正因如此,当征南军出现在这片土地时,人们并未表现出丝毫的排斥之意,反而满心欢喜地期待着这支正义之师能够带来和平与安宁。
不仅如此,还有不少百姓以及一些中小世家为了讨好荆州军,纷纷自发地准备好丰盛的食物和美酒,箪食壶浆地迎接大军的到来。
这种热情的欢迎场面,无疑进一步鼓舞了征南军的斗志。
此外,由于之前刘璋已经将各地的益州军尽数集中起来调往江州去对付那里的叛军,致使各地的守军兵力极度空虚。
所以,当魏延所率的荆州军抵达各个郡县时,当地守军纷纷望风而降,根本无力抵抗。就这样,魏延的军队势如破竹,长驱直入。
当然,德阳也不例外,当魏延率领大军来到德阳城下之时,由本地世家之人担任的德阳县令竟然毫不犹豫地打开城门,亲自出城向魏延投降!
这一举动使得整个德阳城瞬间落入了征南军的掌控之中。
德阳县衙内,魏延正襟危坐于主位之上,其身姿挺拔如松,面庞刚毅,不怒自威,双眸闪烁着正义之光。
堂内两侧,依次而立着沮授、陈到、赵凡、沙摩柯、沮鹄、田林以及陆议等人。
他们或神情肃穆,或若有所思,但无一例外,此刻所有人的目光皆聚焦在了大堂中央那位瘦高个的中年文士身上。
只见这中年文士面容清瘦,身材高挑却略显单薄。他身着一袭青袍,衣角因紧张而微微颤抖着。
此刻,他满脸惶恐之色,一双眼睛左顾右盼,似乎想要从周围众人的脸上寻得一丝安慰或者提示,但最终却一无所获,整个人显得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应对眼前的局面。
原来,这位中年文士正是开城向征南军投降的德阳县令秦浩。面对如此众多的猛将和智谋之士,他心中的忐忑可想而知。
就在这时,魏延察觉到了秦浩的不安,他嘴角微扬,露出一抹和善的笑容,缓声道:
“秦县令不必紧张,本将奉朝廷之命率军前来,乃是顺应天时,为蜀地苍生谋福祉。
此次你能开城归降本将,着实是大功一件,你继续担任德阳县令,处理这一地的政务。”
魏延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犹如春风拂面般温和,让人不禁心生亲近之感。
听到魏延这么说,秦浩一直紧绷的心弦终于稍稍松弛下来,他暗自松了一口气。
随后他双手抱拳,微微躬身向魏延施礼道:
“下官谨遵将军之命!”
言语之间,尽显恭敬之意。
魏延见状,嘴角微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
他目光饶有兴致地落在秦浩身上,上下打量一番后,缓缓开口问道:
“秦县令,不知阁下籍贯何处啊?”
秦浩不敢怠慢,连忙如实回答道:
“回将军话,下官乃绵竹人士。”
说完,他抬头偷偷瞄了一眼魏延,观察其反应。
魏延点了点头,接着,他似乎想起了什么有趣的事情,脸上的表情变得越发和蔼可亲起来。
就这样,魏延开始与秦浩闲聊起一些家常琐事来。从益州的风土人情到个人的兴趣爱好,两人相谈甚欢,气氛也随之轻松融洽许多。
而魏延之所以这样做,其实另有深意。他深知自己初至蜀地,想要顺利接管益州并站稳脚跟,就必须赢得当地官民的信任与支持。
因此,他有意通过这种方式拉近与秦浩之间的距离,消除对方心中对自己的忌惮和生疏之感。
同时,也是想借此机会树立一个亲民、爱才的良好形象,以便吸引更多有才之士前来投靠,为日后治理益州储备充足的人才资源......
秦浩是广汉世家秦氏家族之人,长期在郡县之中担任着官吏,兢兢业业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然而,像秦家这样临近蜀郡的中小世家,日子却过得并不顺遂。那令人闻风丧胆的东州兵,常常肆意妄为地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