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知前方战事吃紧的邓展和霍笃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最终做出了一项重要决策。
他们决定让长沙军机营头领杨虎留在临湘城,配合长沙太守王粲、从事廖立等人稳定城中秩序,还要进一步加强戒严措施,确保后方安全无虞。
与此同时,邓展和霍笃二人亲自奔赴攸县,与驻守在此的陈应会合。他们共同肩负着防御建昌方向江东军的重任,压力如山般沉重。
这几日,军机营的兵士们深入敌境展开侦查,终于成功地探查到了关于建昌江东援军的最新情报。
令众人震惊的是,此次江东领军前来支援的将领竟然是周瑜!对于这个名字,曾亲身参与过江夏之战的邓展自然不会陌生。
他清晰地记得当时主公在众将士面前对周瑜赞不绝口,称其智谋超群,乃是当今天下最为顶尖的谋士之一。
得到如此关键的情报后,邓展丝毫不敢耽搁,立刻将这些情况详细地告知给了霍笃和陈应二将。
听闻此事,众人皆是面色凝重,他们相信主公魏延的评价,心中明白此番面对的对手绝非等闲之辈,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
于是,三人达成共识,决定轮流登上攸县城楼值守,昼夜不歇,以便能够在第一时间洞悉江东军的一举一动,及时做出应对策略。
......
这天深夜,万籁俱寂,整个攸县都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
然而,正在城楼值守的陈应却丝毫不敢懈怠,他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城外的一举一动。
突然,一名兵士急匆匆地跑来禀报,声称城外隐约听到有人经过,而且从那嘈杂的动静来判断,人数似乎还不少。
陈应心中一紧,深知此事非同小可,容不得半点疏忽。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提起手中的兵器,亲自带领几名亲信兵士前去查看究竟。
借着微弱的月光,他们小心翼翼地靠近城池东北角。远远望去,果然看到城外的远处有一队队黑影在那里晃动。
那些人并没有举火照明,而是在黑暗中摸索前进,行迹十分可疑。
无奈此时正值深夜,光线昏暗无比,即便陈应他们瞪大双眼,也难以看清那些人的具体模样。
但陈应凭借多年征战沙场的经验,可以感觉到这些人行动迅速而有序,绝非寻常之辈。
面对如此情形,陈应当机立断,立刻吩咐身边的兵士火速返回城内,将此处发现的异常情况向邓展和霍笃两位将军禀报。
没过多久,只听得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传来,原来是邓展和霍笃闻讯匆匆赶到了城楼之上。
邓展登上城楼后,先是仔细观察了一番城外的景象,然后微微皱起眉头,有些疑惑地说道:
“深更半夜,这帮人竟敢如此大张旗鼓地行军,且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想必不会是什么普通的商队或者无辜民众。”
一旁的霍笃闻言,也不禁点了点头,表示赞同邓展的看法。
紧接着,霍笃侧耳倾听着城外传来的声响,片刻之后,他神色凝重地说道:
“听这动静,对方少说也得有数百甚至上千人之多。再结合当前局势来看,十有八九就是那江东军无疑了!”
陈应满脸疑惑地开口问道:
“倘若真是江东军,这大晚上如此行动,究竟是所为何事呢?”
站在一旁的霍笃目光凝重地凝视着远方,沉思片刻后解释道:
“从他们目前的前进方向来看,似乎是朝着攸县的后方而去。而那里乃是长沙的腹地和临湘城所在啊!”
听到这里,邓展不禁心头一紧,额头上也冒出了一层细汗,急切地说道:
“你的意思是说,江东军妄图避开攸县这座坚城,选择绕路而行,然后出其不意地对临湘发起突然袭击吗?”
霍笃表情严肃地点了点头,表示确实如此。
他们深知,临湘城的防御力量极其薄弱,城中仅有区区一千余名郡兵以及为数不多的军机营兵士驻守。
如此脆弱的防线,根本无法抵挡江东军如潮水般汹涌而至的攻势。
一旦江东军下定决心,鼓足士气发动突然袭击,凭借其强大的兵力优势,必然能够势如破竹地迅速攻破这座城池。
然而此时此刻,想要从攸县紧急调遣援兵前往支援临湘城已然为时过晚。
毕竟攸县的兵力原本就相当有限,如果贸然分兵回援临湘城,那么这支回援部队极有可能在半途中遭遇早已抢先一步挺进的江东军的伏击。
这种战术手段堪称经典,正是所谓的“围点打援”。一旦陷入这样的困境,不仅回援部队将面临灭顶之灾,就连攸县本身恐怕也难以保全。
更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