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四维一拍大腿,“没错!说难也难,对于一般官吏来说,一篇文章要做到以上四点,确实很难。
说易也易,对于我们翰林来说,却是非常容易的。
只不过是换一种写法,不再卖弄,直白简略,稍微练习一段时日,就能写出达到要求的文章。
你看,我们不是还有用武之地了吗?
此外,不疑,你有没有发现,这《典范汇集》里说的只是公文格式,有没有提及诏书制敕?”
沈一贯眼睛一亮,“凤磐公高见!《典范汇集》里没有提及诏书制敕,说明这些文策还是沿用旧格式。
我们翰林左手能写新规范的公文,右手能写旧制式诰诏,天下舍我其谁也?”
沈一贯越想越兴奋。
大家基本上摸清楚万历帝的脾性。
只要你有用,就能得到皇上的关注和重用。
这几年,逐渐被边缘化的衙门,都是在他看来没有什么用的部门。现在张四维替翰林院找到自己的价值,定然能焕然一新。
沈一贯忍住激动问道:“凤磐公,当下要怎么做,学生能帮上什么忙?”
这锅热汤,自己必须要挤进去,必须要最先一批喝到头汤!
张四维看了跃跃欲试的沈一贯一眼,心里非常得意。
不过他知道,这锅热汤他一个人搞不定,必须拉上沈一贯和其它看中的翰林一起,才能把这锅汤烧沸。
沈一贯有才华,与自己脾性又相近,可以作为“接班人”培养。
张四维看中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沈一贯此前跟王遴等人走得太近,“有污点”,其它门路不通,只能依附自己才能重新青云直上。
否则的话,沈一贯心眼这么活的人,怎么会如此恭敬地对待自己?
“老夫正在学习《典范汇集》,还有《万历元年简体字表》和《大明军政官署机关规范条例》,用心揣摩其中的玄妙,正在尝试写一些范文出来。
按照惯例,《典范汇集》以及《规范条例》下发后,内阁、戎政府和宣徽院,以及六部诸寺,地方两府二十省,都要召开动员会议,传达汇集和条例,再组织学习
老夫正在写一份题本,上疏皇上,请求让翰林院担纲这次动员和学习工作。”
沈一贯的眼睛亮得跟十六的月亮一样,几乎让人睁不开眼。
“凤磐公此举妙啊。
翰林院把这次汇集和条例的动员学习工作做好,让皇上重新看到我们的用处,翰林院就能在凤磐公手里,破茧成蝶,再次扶摇直上了!”
张四维语重深长地说道:“不疑,这是一次绝妙的机会,既是翰林院的机会,也是你我的机会,定要好生把握。”
“凤磐公放心,学生回去后再次好好研读《典范汇集》、《万历元年简体字表》和《大规范条例》,用心揣测。
其实学生一直在拜读皇上的诸多文字,反复推敲,以求明白圣意,目前略有所得。”
张四维欣慰地说道:“不疑的才华,老夫是知道的。
你在《皇明朝报》、《中国政报》、《顺天政报》、《铨政报》发表了多篇文章,尤其是总结分析考成法施行得失那四篇,鞭辟入里,切中要害。
张太岳看完后,都是赞不绝口,在老夫面前,还提起过你,还特别提到了那四篇文章。”
沈一贯脸色涨红,声音有些发颤,“张相,张相有提到学生?”
“没错。他提到你了,还说隆庆二年会试他任主考官,亲笔点的进士里有你的名字。虽然后来略有小错,但迷途知返却是大好事。”
沈一贯抹着眼泪,哽咽着说道:“能得张相这样一句话,学生就算是立即死了,也是值了。”
张四维目光闪烁,继续说道:“不疑,我们好好把这件事做好。做好了,就不止是张相提你的名字,皇上也会提你的名字。”
简在帝心!
沈一贯激动地浑身颤抖,一脸的坚毅,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惜。
张四维继续画饼,“等老夫坐上通政使,定会提携你为通政司长史。”
说到通政使,沈一贯猛地想起自己此来的目的。
连忙说道:“多谢凤磐公提携。
学生此来,就是告知先生一个好消息,栾永芳这个憨货,在顺天府衙门口,把他姐姐的那些文卷原稿,全部塞给了潘凤梧。
众目睽睽之下啊。”
张四维一喜,“真的吗?”
“千真万确!我的心腹一直跟着栾永芳,在旁边亲眼看到他等到潘应龙下了马车,然后把那叠文稿塞给潘应龙。
潘应龙不明就里,站在门口还傻了十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