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点睡觉。
第十日休息一天,可申请回家或出学校游玩。
每年分寒暑假,寒假从腊月二十五到正月二十。
暑假从六月十五到七月三十。
不要问为什么这么安排,万历天子曾经吃过的苦,新大明少年们必须全部尝一遍。
嘉宾们看着这作息时刻表,忍不住感叹,时间安排得真紧凑,劳逸结合。
再看科目表。
国文、数学、物理、化学、美术、声乐、体育,穿插其中。国文、数学每天都有两到三节,体育每天都会有一节。
物理、化学每两天都会有一到两节,美术、声乐每三天会有一到两节。
全是按照礼部颁发的万历元年教育大纲,四书五经被混在国文里面,删减得非常厉害啊。
众多嘉宾面面相觑,尤其是儒生老学究们,满脸都是世界末日的神情。
可他们都不敢说。
江南三大案,还有湖南岳麓和石鼓书院罢考案,人头滚滚,大家心里都有数。
变天了!
耿定向眼前发黑,胸口发闷。
圣人经义,居然公开地被弃之如履。如此下去,国还是国吗?
耿定向死死地咬住嘴唇,努力不让满腔的悲愤从胸口迸发出来。
现在的万历帝,手段狠辣不输给太祖皇帝,高压之下,万马齐喑啊!
耿定向跌跌撞撞地冲出教室,再也不想看这该死的科目表。
这么好的地方,耗费了多少民脂民膏,为什么就不能用在正途上,教授学子们以圣人道理,明义知礼。
却偏偏浪费在杂途旁支上。
这样教出来的学子,有什么用?
耿定向侧耳听了一会,发现众人都在低声议论着科目,心中大喜。
人间自有正道在!
可是再一仔细听,众人议论这些科目学起来很难,担心自家孩子们学起来有困难,跟不上教学进度。
纷纷感叹,大纲太新,教材太新,都没地找私教。
话里言外,都在夸考进江夏公学的人,如何的优秀,如何的有前途,对于名教理学,却是只字不提。
耿定向气得差点吐血。
自己太难了,问津书院太难了,入读读圣贤道理的学子越来越少了。
根据礼部颁布的新学政制度,从万历二年开始,县考招录本地户籍七到十二岁童子。县公学就读三到五年,可参加府考,考中可入如江夏公学之类的府公学。
府公学里就读三到五年,可参加省考。成绩优秀者被南北国子监、以及京师学院招录,合格者被江汉公学录取。
其余按照成绩被技工学校(讲习所)、专科学院录取。
中间还有部分直接被清河士官学校、上海航海学校、天津航海学校等陆海军设置的士官和技术士官学校录取。
技工学校以及陆海军士官学校也大量从县公学在府考的落榜生。
总之,考上府一级公学,前途光明。
考上县学,基本也前途无忧,总有一份可保一家衣食无忧的职业等着他。
县考最简单,只需要读过两三年私塾,能识字、简单算数即可。
府考就上难度了,考的是国文、数学和格物基础。
这些科目县学会教,但问津书院不会教,它只教四书五经,圣人义理。你就算学得满腹经纶,也只能过县学门槛,过不了府考,更不用说省考。
至于乡试和会试,现在正式叫做国朝地方/中央官吏招录考试,每年一次。
县考、府考、省考和乡试(地考)放在秋天,四考几乎是同一时间开考。
会试(央考)还是放在春天。
京师学院以及省级公学学子们方可参加乡试。乡试考中者,已经成为本省的实习吏员,半年培训和实习合格者成为公务员,也就是此前的末入流级别吏员。
三年后,正式开始磨勘,从九品、九品一级级往上升。
乡试部分优秀者和南北国子监监生可参加会试,会试录取者为实习官员,半年培训和观政合格者,直接从八品开始磨勘晋升。
会试部分优秀者,被选为庶吉士,一年也就十五位,吏部“小名单”的人物,培训和观政合格后,起步就是从七品。
大家把颁布的新学政制度研究透了,没人再去就读问津书院了。
只教四书五经,包进府学和省学吗?
不包?
那我学个屁啊!
我读书是奔着前途去的,又不是个人爱好。
饱读史书的耿定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