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的还多着呢!”到了祠堂,我们直接进入偏厅见了到那位通医的人,并向他表明了我们是来帮忙的,也向他询问了病患的情况。
我从他口中得知,他叫方子达,二十七八岁的样子,尚未婚娶。他只是平时爱看些书,平日给村民治病也是边看书边医治的,就这样才充当起了村里的大夫。这些病人中轻者有咳嗽、鼻塞、流涕和喷嚏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重者急起高热、显著乏力,全身肌肉酸痛,以至最后咳血而亡。听他描述的症状来判断,应该是日后所说的流行性感冒。我虽然已经知道怎么治,但不能做的太明显,还须做做样子。于是,我让所有人都留在偏厅帮方子达研究药方,自己到外面看看情况。
出偏厅之前,方子达拿了块白布给我蒙上,以免感染。走出偏厅,村民们都蒙着白布,忙进忙出得照顾着病患,他们之中有帮忙抬人的,有帮忙端药递水的。祠堂内间不断地有人被抬出去,祠堂外又有已传染的村民被陆续送进来,所有人几乎没有休息的时刻。看着这些病患,我心中不免又有些酸楚,这在未来是多么平常多么不起眼的小疾病,然而在这各方面都较落后的古代,再加上对病症的了解不如未来,把流行性感冒当做一般的感冒来治,当然不会有成效。我越想越难过,不禁掉下眼泪。心想:我一定要用未来的知识结合现有的医疗条件将这些村民全治愈,使他们免遭焚村之灾。想着这些,我立即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用衣袖擦掉眼泪,先走进内间重病区。
祠堂内间,横七竖八地躺着五六个人,我随即蹲下身子,拉起离门口最近的病患的手给他把脉。我知道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切指的便是把脉,可是这把脉的事我一窍不通的,最多只是装样子而已。至于闻、问也是行不通的,他们的样子要做这些不可能的,剩下的只有望了。我洋装把了会脉,再伸手探他的额头确认体温。谁知道刚触碰到他的额头,滚烫的触感让我立马缩回了手。然后再看他的面色、口、舌及呼吸状况等,一系列程序下来我已能断定的确是流行性感冒中的一种——热毒壅肺。其余几个亦是如此,门口的最严重些。我找来在内间照顾的村民了解到,按内间的病患的情况最长的只能活四五个时辰,最短的也只有三四个时辰。
内间的情况了解后,我让村民好好照顾他们,再来到外间了解病况。外间的人较内间的症状稍轻,诊断下来为——流行性感冒较轻中的一种——风热犯卫。祠堂内、外间都确诊后,我回到偏厅。
方子达见我回到偏厅,立即上来询问:“怎样?可有医治的方法?”他的口气很轻蔑,显然是不相信我一个十五岁左右的小姑娘能医好这疑难杂症。
我没有马上回答他,只是问了一句:“请问方大夫官府送来的药材可齐全?”我之所以这么问,是怕未来的一些药材可能古代没有或比较稀有。
“药材很全,连一些很稀有药材也如数送来。”听了他的话,我还是有些不放心,直到亲眼看过药材才放心下来,不怕一会儿说出来的药方,他们不知道是什么或没有。
了解完药材的事,我开始说诊断结果:“既然药材齐全,我这就说下适才诊断的结果,祠堂内间的病人病症较重:高热,咳嗽咯痰,气短喘促,有的甚至心悸,躁扰不安。口唇紫暗,舌暗红,苔黄腻或灰腻,脉滑数,乃热毒壅肺之症。需清热泻肺,解毒散瘀可愈。外间则较轻些:为发病初期,高热,咳嗽,痰粘咯痰不爽,口渴喜饮、咽痛、目赤。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乃热毒袭肺之症。需清肺解毒便可。
此两症实合为一症,名为传染性风寒,亦可称为伤寒。此症是由一种传染性风寒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较普通的风寒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容易引起大规模传染。一人之病,染及一室,一室之病,染及一乡、一邑。其主要通过含有病毒的风寒之症进行传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感染物品的接触也可传播。发病特点为急起高热、显著乏力,全身肌肉酸痛,而鼻塞、流涕和喷嚏等似风寒的病症,秋冬季节较易发。此病又具有自限性,但在婴幼儿、年过花甲人和存在心肺疾病的患者易并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另外,发病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伤寒的主要传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