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宁安面若冰霜,凤眸中透着凛冽寒意,她朱唇轻启,声音清冷如霜:“阿里木,莫要痴心妄想。大明国土地,皆为祖辈血汗所凝,岂容你等肆意索要。赔款之事,更是无稽之谈,大明国不会拿出一分一毫。”
阿里木嗤笑一声:“王将军,莫要空口大话。北疆的勇士们早已摩拳擦掌,只等一声令下。你们若现在答应条件,还可免去兵戎之灾,否则,必将生灵涂炭。”
宋宁安冷笑:“阿里木,北疆如此行径,与强盗何异?割地赔款只会让大明国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也会让两国仇恨更深。这岂是和平之道?”
阿里木蛮横道:“我不管什么和平之道,我只知这是北疆的要求。你们若是不应,战争的后果自负。”
宋宁安站起身来,衣袂飘飘,她缓缓踱步,说道:“北疆若放弃这无理要求,大明国可与北疆商议共享边境的几处资源。比如那片共同的森林,可一同派人管理开发,所得利益均分。”
阿里木不屑一顾:“宋大人,这些小恩小惠怎能与北疆的要求相比?没有土地和赔款,一切免谈。”
谢怀冷哼:“阿里木,你别太过分。大明国虽渴望和平,但不会以牺牲主权和百姓利益为代价。战争一旦再次爆发,你们北疆也必然会有重大损失,这是何苦?”
阿里木沉默片刻,又道:“谢将军,你们好好思量,是割地赔款保两国安宁,还是执迷不悟迎接战争。”
宋宁安眼中闪过一丝决绝:“阿里木,大明国不会屈服。我们会全力备战,若北疆执意开战,定叫你们知道我们的骨气。”
阿里木见宋宁安如此坚决,脸色一沉:“王大人,你这是要与北疆彻底决裂?你可考虑清楚后果。”
宋宁安回到座位,平静地说:“不是大明国要决裂,是北疆的要求太过苛刻。我们希望和平,但必须是公平公正的和平。若北疆能提出合理条件,我们自会积极对待。”
然而,阿里木依旧不松口,谈判陷入了死胡同。
厅内一片寂静,唯有众人沉重的呼吸声此起彼伏,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而战争的阴云已在边境的上空密布,随时可能倾盆而下。
……
朝堂之上,气氛压抑。
这些天北疆和大明国的僵持,让不少人都出现疲惫的状态,想要赶紧结束战争。
一位老臣颤巍巍地出列,声泪俱下:“陛下,臣等深知土地不可轻弃,然如今国内百姓久经战乱,苦不堪言,士兵们亦疲惫不堪,厌战情绪蔓延。北疆既有所求,不若权且应允部分条件,暂息兵戈,也好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此语一出,朝堂中议论纷纷,不少大臣纷纷点头附和。
宋宁安眼神清冷,却透着坚定,她向前一步,行礼后说道:“陛下,诸位大人,北疆所提割地赔款之要求,实乃灭国之祸根。今若应允,日后北疆必得寸进尺,大明国将永无宁日。百姓虽渴望和平,但此等屈辱和平,只会让百姓陷入更深重的灾难。”
一位大臣反驳道:“王大人,你们只知坚守,可战争若起,粮草从何而来?新兵源又从何处补充?百姓已无力支撑更多战事。”
宋宁安微微皱眉,冷静回应:“大人,战争固然艰难,但妥协并非良策。若全力筹备,可在国内劝课农桑,鼓励商贾捐献物资,以解粮草之急;再者,可招募义勇之士,加以训练,补充兵源。”
谢怀补充道:“陛下,臣愿率部在边境加强防御,修筑工事,以逸待劳。北疆虽强,亦不敢轻易犯我南疆坚固防线。”
然而,主和的大臣们仍不罢休。
一位年轻官员忧心忡忡地说:“王大人,您虽有远见,可民意难违。如今各地百姓皆盼和平,若朝廷执意开战,恐失民心啊。”
宋宁安沉默片刻,扫视众人后说道:“陛下,民心固然重要,但国家之主权与领土完整更是根本。若以割地赔款换取一时之和平,民心亦会因国家之衰败而消散。”
崇庆帝坐在龙椅上,面色凝重,陷入沉思。许久之后,缓缓开口:“朕知你们忠心可鉴。此事关乎重大,容朕再斟酌思量,尔等且退下,待朕与诸位重臣细细商议后再做定夺。”
宋宁安与谢怀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忧虑与坚定,无奈之下,只得行礼告退。
他们深知,在这艰难时局下,要在坚持原则与顺应民意间寻得平衡,宛如在悬崖峭壁间行走,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当今之计,也只有未雨绸缪,坚守边境了。
宋宁安与谢怀并肩站在城楼上,目光凝重地望着远方。
宋宁安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