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色一凛。
一股危机感油然而生。
“青山镇有着比较独特的位置,水利资源相当发达。
我们可以考虑在青山镇沿建造水利棉场。”
因地制宜,往往是最好的。
“除此之外,虽然有棉坊,但是我们也要人手。但是这个人手,我今天也就直接跟三位老板讲了。
棉坊优先雇佣的一定是女子,优先紧着家中苦难的妇人。”
“这是自然,女子纺纱织布自然是比男子要娴熟。哪怕侯爷不说,我们也是这么想的。”
“另外,等棉布生产出来,我们只做批发,不做零售。”
三人被沈棠这话,弄懵了。
“我们只负责生产制作,但是在卖棉布和其他棉花制品上,我们更多的是让其他人帮我去卖。
棉布一匹对外的售价,一定是不会超过三两银子。”
一斤棉花约莫五十文钱,一个工人的月钱约莫是六百文左右。
加上棉坊建造的成本,还有其他一些成本,一匹棉布在头几年的成本起码需要几百文钱。
“因此,一匹布,成色和质量上乘的,从棉坊出去的价格,是二两银子一匹,但是那些从棉坊买走棉布的商人,售卖不得超过三两银子一匹。”
“质量一般和不是很好的,价格则会相对低一点。”
“棠记的重心在棉花生产上,我们有先进的织布机,因此我们卖的便宜,也有钱赚。但是同行却未必,等他们拥有这样的织布机的时候,整个大齐的棉布大家率先考虑的也是我棠记。”
沈棠的意思很简单,把握制造的质量大关,让其他人去销售。
总要让人有分一杯羹的机会,不然这个路,想必走得也不会顺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