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双方参与谈判的文官都有些忐忑,不过双方的武将心里都有数,无非就是相互吓唬而已。
既然都打不下去,无非就是要一个稍微公平一点的和谈。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一个条约,双方都觉得自己吃亏了,那就说明是相对公平的条约。
最终在拉锯一般的谈判之后,双方终于在五月到来之前,达成了协议。
金人退出忻州与代州,由宋军接管,大宋这一边将斡离不与挞懒以及一部分金兵俘虏放回去,河北与燕京的界限维持在宋辽旧边境线这里,宋国坚决不承认幽云十六州是属于金国的,但是现在暂时不发生冲突,金人只能算是代管,同时因为金人占据了幽云十六州,所以海上之盟所提到的岁币啊,兄弟之国啊,这些条款尽数作废。
实际上就等于,大宋这边,用斡离不和挞懒,换来了忻州和代州这两个河东路的门户。
其他地方的谈判,暂时搁置。
对于这个结果,双方确实是又满意,又不满意。
大宋这边满意的是,拿回了河东路的门户,不满意的是,却还是丢掉了燕京。
金国满意的是,把斡离不和挞懒还有一部分女真俘虏换回来了,同时占据了燕京之地,不满意的是,好不容易依靠义胜军拿下来的河东路门户,就这么拱手送回去了,而岁币也丢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确实是一个还算公平的谈判。
“等着吧,等老子发育几年,让你们这帮女真蛮子知道什么叫科技的碾压。”赵谌看着对面的斜也,在心里想着。
“宋人也就靠那些火器,但是总有办法对付的,我大金缺乏攻城器械,还得多用辽国的那些旧人,等我大金恢复了元气,从燕京席卷而下,河北,照样会是我们大金的!”斜也在心里想着。
双方的最高统帅皮笑肉不笑的相互看着,各有盘算。
双方的内部其实也都有些不太稳,金国要从部落联盟转变成一个国家,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调整和扭转,这样才能建立起足够的统治根基。
而大宋这边,虽然朝堂上下都觉得打完这一仗,然后好好的积蓄实力就行了,赵谌却清楚,大宋的局面其实也好不到哪儿去,虽然这个时候整个大宋的气象,还没有到王朝末年的地步,不然就凭赵九妹,也不可能稳住南宋这半壁江山。
可是却也是积弊丛生,民间的矛盾开始多了起来。
徽宗几十年的乱搞,已经让这个王朝开始朝着王朝末年狂奔了。
不过这个时候,进行好的改革,还是有中兴气象的。
而在和约签之前,赵谌再次提出,这不算和约,只能算是一个谅解备忘录。
赵谌是这么解释的,之前宋金就是盟国,海上之盟是正式的盟约,现在只不过是在盟约之后,双方因为各种原因,出现了一些误会,产生了军事上的冲突,所以只能算是海上之盟的延续,对最近这一两年,双方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各种冲突,做一个详细的说明,双方达成了谅解,然后以备忘录的形式记载下来,让后人看清楚这些事情的真相。
对于大宋这些官僚来说,当然清楚太子这话的精妙——既然还是承认海上之盟,那么你金国还占据着燕京之地,说起来就是理亏了!
既然理亏,那么以后大宋要拿回燕京之地,就有理由了。
金人那边虽然也有一些文人,不过这些主要是旧辽臣的文人,在文字方面,还是不如大宋——这也是之前大宋在和约上总是玩文字游戏,想要把吃亏的方面遮挡过去,却屡屡能够成功的原因。
只不过金人在知道自己吃亏之后,有能力马上掀桌子打过来而已,在武力不如的情况下,这种文字游戏,只能算是贻笑大方。
现在就不一样了。
对于赵谌坚持只是签个谅解备忘录的做法,金国上下讨论了一番,觉得没什么问题,承认海上之盟的合法性,对他们也有利,于是也很快的就答应了。
至此,宋金之间的第一场大战,算是就这么停下来了,宋军消灭了十几万金兵,而自己损失也不小,同时还丢掉了好不容易拿回来的燕京之地,算是吃了大亏,不过河东的屏障夺回来了,对于很多大臣来说,能维持这样的局面,已经是不错。
五月初,勤王军开始分头回到汴梁。
汴梁百姓蜂拥而至,高声的欢呼着——这样的欢呼声并非作伪,而是身家性命得以保全的欢呼!
赵谌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迎接着汴梁百姓的欢呼声。
而在他身后的,则是种师道和姚古。
金兵撤离之后,前线自然也是需要有大将镇守,按照赵谌的安排,种师中率领西军进驻代州,接管了金兵撤离后的城防,而范琼则是率军进驻河北前线的安肃军和广信军,以防金人杀个回马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