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御书屋 > 退位让贤 > 第三百零六章 朕临天下,灭女真三部!马皇后!(2/4)

第三百零六章 朕临天下,灭女真三部!马皇后!(2/4)

着朕,是有事要奏吧?”

    杨荣拱手道:“陛下,先帝驾崩,新皇登基,按例须大赦天下,以示皇恩,特来向陛下请旨。”

    这是千百年来形成的规矩。

    新皇登基,代表着新的时代来临。

    按儒家礼法规矩,新皇以仁义治天下,正要通过大赦来表现这一思想导向,劝民间百姓原谅曾经犯错的人。

    大赦惠及的人很广,也正好借此拉拢人心。

    更深次的原因,则是古代律法本身的问题。

    即立法从严,执法从宽。

    用后世的话来说,叫“高标准高要求立法,选择性执法”。

    在后世,这种做法被很多人喷。

    但有一个现实需求是,在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因为法律的制定需要时间,制定好之后,再修改不容易,就需要立法前置。

    即按照十年,二十年后的要求,先将“法”提前立好了。

    然而,社会现实又没有发展到那样的水平。

    故而在执法的时候,往往采取抬高一尺的方法,有选择性的放过一些人和事。

    随着时代的发展,再慢慢变得严格。

    古代这样做的原因,则只有一个。

    为了更好的驭民!

    在立法严得不得了的前提下,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违法”。

    上面要惩治谁,便能立即找到一万种合法的理由,而且还名正言顺。

    到实际执法的时候,上面又可以表现自己的仁义,宽宏大量,对许多过错,不予追究。

    这一切都是上面的恩宠,下面要感恩戴德,以死效忠。

    十分完美的逻辑循环。

    除此之外,新皇大赦天下,也是为了便于启用一些曾经被老皇帝打压,谪贬,乃至问罪的臣子。

    借着大赦天下的名义,将这些人起复重用。

    如此一来,新皇即能按自己的心意起用大臣,不仅不用背上忤逆违背老皇帝的骂名,还会被夸是孝顺,因为这样做是为老皇帝的在天之灵祈福。

    反之,单独推翻老皇帝在世前的旨意和决定则会非常麻烦,很容易被人扣上“不孝”的帽子。

    朱允熥问道:“你们拟定的方案,是如何的呢?”

    杨荣道:“除十恶不赦外,其余一律赦免。”

    朱允熥顿时皱眉。

    大赦这种事,其实后世现代国家也有做。

    许多国家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国家元首有特赦的权力。

    但通常而言,这种特赦是出于至关重要的国家利益考量,或者只赦免少数本来就应该从轻处理的轻罪,而不是随便什么罪犯都赦免。

    可这个时代的大赦不一样。

    不问青红皂白,什么人都赦免。

    有些人甚至是今天当街抢劫杀人,明天就因大赦天下而平安出狱,一点惩罚都没有。

    后世的人会觉得十分荒谬,但这个时代便是如此。

    抢劫杀人,并不属于十恶之一。

    除非杀的是同僚,亲属,长官,老师,或者杀三个以上的陌生人,再或者是杀人之后,肢解对方的尸体,这些才属于十恶之列。

    突然当街暴起,抢一个陌生人的财物,再挥刀将其杀了,如果运气好,碰上大赦,可以无罪释放!

    这无疑是皇权在随意践踏法律地。

    可法律本身就是皇法,皇权也自然在法律之上。

    沉吟片刻,朱允熥开口道:“皇爷爷曾言,乱世用重典。大明初立,天下刚定,故律法森严,以此来迅速安定人心。”

    “如今天下承平日久,曾经的严刑竣法,确实有必要减少。”

    “但朕以为,大赦天下,不能随意一刀切。”

    “传旨,令法部督促下属各级,整理天下犯人资料,确有从轻处理情节,已然认识到自己的过错,愿意诚心悔过的,签下保证书后,由有司官员上书陈情,给出赦免其人其罪的理由,报法部审核,再将名单上奏朕赦免。”

    杨荣微微一怔,忙道:“陛下,这与历朝惯例不符,臣只恐有伤陛下仁义之名。”

    朱允熥振声道:“圣人有言‘以德抱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朝廷的律法威严不能随意被打断。”

    “如此方能让天下人知道,无论何时,皆应守法,而不是抱着朝廷大赦天下的侥幸心理。”

    “不过,没有什么大的过错,无辜受到牵连连坐的,有情由需要减罪赦免的,可予以赦免。”

    这个时代的律法,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平白无辜受牵连的人太多,还有一些莫名其妙的重罪。

    朱允熥很清楚这一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绝世强龙 正义的使命 光阴之外 宇宙职业选手 总裁,宠妻请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