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六旬的关羽,虽然须发白了大半,但那双虎目依旧炯炯有神。
这次攻打襄樊的战果远远超出了关羽的预期。
坐镇荆州多年,关羽屡屡跟魏将交手,将战线也推进到了襄樊一带。
这次更是借助汉水之威擒于禁斩庞德俘虏三万魏卒。
有此战绩,关羽足以自傲了。
虽说前几日被徐晃长驱直入斩了降将胡修、傅方,且又让徐晃解了樊城之危,但关羽的战船依旧横于水上,徐晃曹仁皆是入不了襄阳。
一场大战役中的一场小败算不了什么,关羽也不会因为被徐晃一时击破而气恼。
只是想到跟徐晃在战场上刀兵相见,关羽心中也是挺难受的。
论私,关羽跟徐晃有同乡之情也有兄弟之谊;论公,各为其主,不得不战。
或许是因为徐晃也不想跟关羽死磕,故而在解了樊城之危后徐晃就没有再跟关羽动刀兵,只是频频来信使劝关羽回去守江陵。
这让关羽迟疑不决。
一方面是关羽认为还能再战,尤其是在刘封同意出兵且派先锋李平抵达后,关羽的信心更盛。
另一方面则是关羽不认为孙权拿得下江陵城,有沿江烽火台示警,有公安城为门户,等吴兵抵达江陵城的时候糜芳必然已经做好了守城的准备。
对糜芳的守城能力,关羽还是认可的。
好歹糜芳也当了多年的南郡太守,对江陵城也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有兵有粮,守个城高水深的江陵城还不是轻轻松松?
现在拼的就是谁更持久,谁先撑不住。
正思考如何打破当前僵局时,营门口的军侯带着刘封派来的信使在账外求见。
得知其中一人是江陵城来的校刀手,关羽抚摸美髯的右手下意识的一僵,心底也泛起一股不好的念头。
片刻后。
看着胡氏的随身玉佩以及亲笔简信,关羽手背的青筋也在瞬间鼓胀起来。
“吕子明,陆伯言,怎敢欺我!”
“傅士仁,糜子方,怎敢叛我!”
咬牙切齿的恨意自口舌间迸发,关羽的火气瞬间上头。
既恨吕蒙陆逊欺自己出兵在外玩偷袭,又恨傅士仁和糜芳没能守住公安城和江陵城。
一旁的关平心中一咯噔,连忙去看胡氏的亲笔简信,只感觉头脑一阵晕眩。
“怎么可能?”
“竟真如刘公仲断言!”
关羽敏锐的听到了关平惊呼声中的关键词,轻喝道:“坦之,你方才说什么?”
关平自怀中取出了刘封昔日的书信,递给关羽请罪道:“父帅,刘公仲曾派人给我送信,断言了江陵城失守之事。”
“只是这信中所言令人难以置信,故而我未敢呈给父帅,没想到刘公仲的断言竟然成真了。”
仔细看了信中的内容,关羽的脸色也变得复杂。
尤其是那句“我知前将军素不喜我,怕我会威胁到阿斗的地位,然而国家大事不可因私情而荒废,我与阿斗之争只在于墙内,家父与曹操孙权之争乃在于墙外。”,以及那句“若江陵未失,万不可轻易将此信示于前将军”,令关羽感触更多。
关羽虽然骄矜但也不傻,明白刘封为什么只给关平来信而不是直接给自己来信。
因为阿斗的缘故,关羽虽然私底下欣赏刘封的武勇但又怕刘封会威胁到阿斗的地位,故而一直都是直呼刘封为“螟蛉义子”以此来表态支持阿斗。
有这层隔阂在,若在江陵城未丢前看到这信,关羽必会大骂刘封。
在这一点上,关羽很有自知之明。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关羽强忍内心的愤怒,又拿起刘封派遣骑士送来的简信。
信上,刘封简单的向关羽描述了近期所做的事,如在上庸稳定申耽申仪邓辅等豪族势力、夺孟达兵权且让孟达去守宜都、荆山结好白寿马玉组建荆山义兵、在房陵打造工事和积粮、在荆山设立据点、借潘璋之口干扰吕蒙判断。
等等诸如此类。
又推断了吕蒙在夺得江陵城后可能采取的部署,以及曹操闻讯后可能采取的部署,尽可能的让关羽对当前的敌我双方局势有个更清晰的认知。
刘封又在信中提议让关羽将“对忠孝难以抉择的军侯校尉偏将等军中将吏,可走樊城将兵至房陵、上庸和西城”。
如此一来刘封可以无后顾之忧的引兵助阵,关羽也能缓解吕蒙挟持将吏家眷而对军心造成的冲击。
同时还能分散粮草不足带来的压力。
信中又重点论述了“借徐晃之口将江陵城丢失的情报传与曹操,曹操或会出手干预。”
刘封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