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渊的銮驾浩浩荡荡,一路南下。
沿途百姓夹道欢迎,却也掩盖不住暗流涌动。
抵达目的地后,卫渊没有选择在官衙升堂,而是在城中心搭起一座高台,他要与孔学究公开辩论!
消息一出,四方民众蜂拥而至,将高台围得水泄不通。
孔学究一身素衣,立于台上,神情肃穆。
他开篇便引经据典,阐述本地文化的源远流长与独具特色,声情并茂地描绘融合后可能出现的文化流失,字字句句都敲打在民众的心上。
钱族长则趁机煽动,声称卫渊此举是要消灭他们的文化,让祖宗蒙羞。
台下,原本热情欢迎的百姓开始交头接耳,气氛逐渐紧张。
卫渊神色平静,并未打断。
待孔学究说完,他才缓缓开口:“孔学究所言,朕并非不懂。然,孔学究可知……”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众人,“文化,如水……”
“文化,如水……”卫渊的声音在广场上回荡,带着一股奇异的魔力,“活水方能长流,封闭只会腐朽。孔学究担忧文化流失,朕岂会不知?然,融合并非消灭,而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他指着远处奔腾的大河,“江河汇聚,方成大海!难道每一条支流都要固守一隅,拒绝奔涌入海的壮阔吗?”
卫渊的比喻深入浅出,台下许多原本被煽动的民众开始沉思。
他接着说道:“朕此番南下,并非要强迫尔等放弃自己的文化,而是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文化交流机构。各地文化汇聚于此,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进步!江南的丝绸织造技艺可传授于北方,北方的冶炼技术亦可南下,岂不美哉?”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孔学究身上:“孔学究熟读圣贤书,可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莫非孔学究认为,除了本地文化,其他皆是糟粕,不值得学习?”
卫渊步步紧逼,言语犀利,却又带着一股让人信服的力量。
孔学究额头上渗出汗珠,他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了一个时辰,却被卫渊三言两语驳得哑口无言。
他张了张嘴,想要反驳,却发现自己竟找不到合适的词语。
台下,苏小妹的目光始终追随着卫渊,眼中闪烁着崇拜的光芒。
卫渊偶尔与她目光交汇,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文化融合,利国利民,乃大势所趋。朕知道,有些人心中仍有疑虑,朕可以理解……”
他环视四周,语气变得更加坚定:“但朕,绝不妥协!”
钱族长见局势不妙,刚想开口继续煽动,却被卫渊一个眼神制止。
卫渊的目光如刀,直刺钱族长内心深处,让他不敢再言语。
“明日,朕将在官衙设宴,款待各位文化学者,共商融合大计。”卫渊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朕希望,诸位能放下成见,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新的时代!”
他说完,转身走下高台。
苏小妹快步迎了上去,眼中满是欣喜:“陛下,您今日真是太……”
卫渊微微一笑,握住苏小妹的手,低声说道:“这才刚刚开始……”
卫渊的强势与睿智如同炽热的阳光,迅速融化了保守派心中的坚冰。
孔学究,这位起初最为顽固的学者,在卫渊的雄辩和苏小妹的柔情劝说下,最终心悦诚服。
他长叹一声,拱手道:“陛下高瞻远瞩,老朽佩服!先前愚昧,还望陛下恕罪。”卫渊笑着扶起他,“学究能幡然醒悟,乃是国家之幸。”钱族长眼见大势已去,脸色惨白,还想狡辩,却被卫渊毫不留情地拿下,罪名是煽动民众,扰乱朝纲。
这杀鸡儆猴之举,让那些暗中蠢蠢欲动,企图阻挠文化融合的势力顿时噤若寒蝉。
各地民众原本就对卫渊的雄才大略心存敬佩,如今见他如此坚决果断,更是心生敬畏。
文化融合的阻力一扫而空,各地纷纷响应,表示愿意积极参与。
卫渊顺势宣布建立全国性的文化交流机构,命名为“汇文馆”,并亲自拟定了章程,规定了机构的职能和运作方式。
当晚,官衙设宴,气氛却与昨日截然不同。
原本剑拔弩张的氛围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欢声笑语。
各地艺人们纷纷登台献艺,北方的豪迈粗犷与江南的婉约柔美交相辉映,展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文化融合之美。
周艺人们载歌载舞,将各地文化的精华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编排出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演出。
台下观众看得如痴如醉,掌声雷动,欢呼声此起彼伏。
文化融合的浪潮,在这一刻达到了顶峰。
宴席上,卫渊与苏小妹并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