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于启蒙部,陈铁唳,保庵录等带领十人师,百人师翻身上马,开始奔赴距离蒙阴城最近的流民汇聚之地。
蒙阴城西北方向六十余里,这里昔日曾是驿站官道之地。
但随鞑子破莒州,一路劫掠,如今已成为莒州各县,村镇流民汇聚之所。
尚未抵达,保庵录便闻到浓郁腐气。
不少流民听闻马蹄声响,自破败窝棚探头,面色青白,恐惧不已。
无论是大明军户,亦或是鞑子,他们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随着启蒙部百人师宣告蒙阴愿接收流民,意料中为乞活蜂拥而来场景并未出现。
流民眼底满是惊慌失措。
在人群恐惧警惕中,巡山轻骑兼任总师保庵录翻身下马,来到前方。
昔日读书人并未自矜,毫不在意身躯污浊,握住了最前方年迈老妪的手。
“吾等奉蒙阴知县令,前来接尔等安家落户。”
“知县令,凡居蒙阴者,病有所医,孩童可无偿入乡塾学习,按人口分粮食,分田地予以耕种。”
流民听闻,有些难以置信。
直到一位百人师上前,温和告知自身以往流民身份,方才让不少流民泪流满面,开始跟随离开。
短短半个时辰,陈铁唳看着对流民如同等存在的启蒙部,心底翻涌,震撼至极。
强压重令不可怕,但短短时间,获取民心,打成一片。
需知大明从未出现过如此官吏,遑论军中!
更何况这不是作秀,而是真正站在百姓立场,将他们当人看。
大争之世,豪杰林立。
唯独里长,恍若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