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堂出来,春宁一直跟在阿姐身后,看阿姐没有要回去的意思,她就在这条街上一直走着。
“春宁,记得我们来镇上时是不是看到过一个码头?”
“嗯,是看到过,不过离这个镇子还有点远。”春宁想了想:“估计着有两三里路呢。”
“行,我知道了。”天晚了,家里等着米下锅,还要煎药给长嫂喝,码头明天再去看了。
春暖带着春宁回家,一家子眼巴巴的等着她。
“阿姐,我们捡了很多柴火。”
被烧掉的灶屋,石砌的灶台还在,扑满了黑漆漆的灰也被洗涮干净了。
“阿姐,我和燕姐抬了水。”
“好,真乖。”春暖摸了摸她们的头:“春宁,去捡些石块过来砌一个灶给长嫂煎药,我先做饭。”
“生火的柴禾一定要是干的树叶子杂草之类的最好,树枝树杆先不要放进去,等火燃起来了才可以放木棍之类的;灶孔里柴禾不要太多,烧火中间要拔空;烧火不能离人,如果火掉出来要立即用……”
春暖想说用脚将火踩熄,转身看着身后围观的家人全是穿着裙衫生生的将这话咽了回去,真要让她们用脚踩,估计就是引火烧身了。
“烧火的时候不要离人,看到烧到边上的时候赶紧的把柴禾往里面送;如果掉出来了也不要惊慌,火小就用火钳打熄,火大就直接用木瓢舀水来浇灭它……”
“洗锅的时候要注意些,不要把伤手到了。”
“煮粥算着人多少往锅里添水,放米……”一家子都饿得心慌,今晚多煮一点吧,春暖边讲解边操作。
全家人除了老太太都围在旁边学习。
连四岁的春欣都听得很认真。
“阿姐,你好厉害啊,懂得这么多。”
春燕很崇拜,以前看阿姐跟着祖父炮制药材经常搞得脸上都是灰觉得脏,根本不想和她玩儿。
经历了劫难之后才知道,阿姐以前做的现在全是能让一家人活下来的经验。
多次听祖母和娘亲她们说起,要不是阿姐撑着,一家老少恐怕都不能平安抵达蜀地。
“记住了,煮饭一定要时常用锅铲搅一下锅底,要不然会粘锅会煮糊了。”
“下锅之前的米是这样的。”边烧火煮边给她们做示范,水开了后煮了一会儿春暖又捞了几粒米出来:“看看,米粒开始煮得发胀了,再煮一会儿就会胀开,会开花一样的。”
等到米粒开花了,水已变成了米汤,稠稠的,一股香味扑鼻而来,一家子都下意识的咽口水:好久没有吃到这样的饭了。
“看到了吗,煮好的米粒就变成了这样。”
“看到了看到了,果然像开花一样了。”
“那学会了吗?”
“阿姐,我们学会了。”
春燕春姝春欣异口同声。
看着三个妹妹说学会了,春暖只是笑笑。
她可以肯定妹妹们都是一看就会一做就废,这可不是好掌握的技能。
熬糖煮酒无老手,其实煮饭也一样,煮稀饭是最简单的操作,还有煮干饭这些都没条件教她们。
“春安,长嫂的药煎好了吗?”
“好了。”
春暖端了药给朱氏。
“春暖,我真是太不争气了,家里原本就……我还要吃药。”
“长嫂,万万不能这样想,你先吃药,保重好你的身体,好好生下孩子,放心,苦难都是暂时的,我们会好起来的。”
“嗯。”
朱氏点头,端了药过去连着两滴清泪一并咽下了肚。
“好了,我们吃饭吧。”春暖招呼春燕春姝摆碗筷。
屋子里有一张破旧的八仙桌,桌子有两条桌腿都瘸了,春暖让春宁和春春安找来了瓦片石块垫平了。
四条长凳也坑坑洼洼的,坐下去能把裙衫布料挂出丝。
总之,条件是想象不出来的差,全家都没有露出异色,因为她们深深的知道,此时的肖家已经没有嫌弃的资本了。
“阿姐,您煮的饭好香啊,比朱婶她们做的都香。”
朱婶是肖府以前的厨娘。
肖府出事,斩首抄家流放,得太后恩典女眷得以回蜀地,祖母便将下人们的身契都发还了。
朱婶和几个忠仆想要跟随,奈何自家只雇得起两辆马车,多一个人同行就多一份口粮,祖母便婉拒了她们。
“自己做的吃起来都很香。”
春暖摸着春欣的头笑着回答。
傻孩子呀,饿了吃什么都香。
让春暖没想到的是,春欣吃了碗里的稀饭后还伸长了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