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儒学,以许衡为尊。许衡去世之后,姚燧承其衣钵,成为儒学领袖。而南宋的覆亡,使得姚燧如今被视为天下的儒学第一大家。
其门生故旧,遍布朝野。即便是汉军之中,也有他不少的弟子。
姚燧官位并不高,以翰林直学士之身,曾任职大司农丞以及江西行省参政。论如今的官职还不如叶李,但是其在朝堂的影响力,恐怕十个叶李都比不上。
若论学问,整个北地能与姚燧相比的,只有一个江汉先生赵复。
只是赵复原为宋人,被俘至大都之后,受姚枢劝导后,虽然并未殉国,也终身未曾出仕。而是在大都帮助姚枢建立太极学院,并传播江南理学。连姚枢与许衡都尊其为师,从而被视为北方理学第一人。
只是,始终以宋人自居的赵复,在大都数十年,从来都是深入简出,根本无意于自己的名声。当然,朝廷也不会允许这样的一个遗老,在北地肆无忌惮地扩展自己的影响力。
姚燧亲至杭州,对叶李来说本应该是个好消息。只要能得到此人的认可,便意味着自己可以开始进入北地文人的核心圈。
也意味着若有一天,哪怕皇帝厌烦了自己,夺去自己所有的官职,叶李依然可以凭借这层关系,纵横朝野而不虞有失。
只是,叶李想不明白,这位老先生在这个敏感的时候,跑杭州来所欲何为?
正纠结中,边上传来阵阵兴奋难耐的问候声:
“姚先生?姚先生怎么来杭州了?”
“姚师——”
“牧庵先生——”
“姚学士——”
姚燧,字端甫,号牧庵。今年虽然才五十有一,但即便是年过六十的胡祗遹,也不得不站起身来,尊一声“端甫兄”。
此人身材不胖不瘦,满脸浓密的须髯浓,却依然遮不住他温文尔雅的风范。
只有叶李勉强保持着端坐的姿势。
“叶大人——”姚燧先行打了个招呼。
再怎么说,作为行省丞相的叶李,代表的是朝廷的形象。
叶李便跟着起身,拱手称道:“叶某见过牧庵先生。”
姚燧回礼,一丝不苟。
叶李正待延其入座,姚燧却抬手轻身说道:“还请叶大人借一密室,姚某需要会见一位客人。”
姚燧亲自从大都赶来杭州,只为了见一个人?
谁?
叶李暗自心惊,自己的布局,会不会被他全盘打乱?
似乎感受到叶李的担忧,姚燧轻声说道:“叶大人,可以继续这场诗会,姚某不会妄加干涉。”
与此同时。
在王府大院内,正在接受一众年轻人膜拜的甄鑫,看着如众星拱月般经过的姚燧,心里甚为不爽。
观众们关注的视线,全被这老头给带走了。
除了,眼中依然有泪光闪烁的范梈。
“那老头,谁啊?”甄鑫侧身问向谢翱。
“姚枢的侄子、桃李满天下的北地大儒,姚燧。”谢翱的声音之中,带着一股由衷的敬意。
“敌?友?”
谢翱摇摇头,说道:“此人一心钻研程朱理学,对江南文人颇多亲近。据说对于瀛国公及北迁的赵氏皇族,也曾颇多关照。”
亲宋的文坛领袖级人物?
对于元朝的文坛人物,甄鑫只记得几位戏曲大家,谁会去关心这些研究理学的?
甄鑫挠了挠下巴,决定先不管这姚老头。
眼角扫过,一对如姊妹花般的女子,正倚在一棵桂花树边上,探头望来。
一个身着黄裳,手执桃花扇,笑若鲜艳夺目的芙蓉。
一个白衣白裙,亭亭而立,清冷似正自淤泥之中挣扎而出的白莲。
每次见到这位管夫人,甄鑫心里总得生出一堆的遗憾。
既然人家主动打招呼,甄鑫便还以含蓄的笑意。
正待过去,却见到阿黎慢慢而来。
甄鑫立时顿住脚步,以毫不含蓄的笑容看向阿黎。
阿黎的目光,自赵珍珠身上移向迎来的甄鑫,微微侧头,露出似嗔如怨的眼神。
甄鑫心里一紧,探手捞起阿黎的手掌,摩挲着问道:“外边的事,都安排好了吗?”
“嗯。”
甄鑫腾出一只手,揽住阿黎肩膀,说道:“那我带你转转……”
阿黎脸上飞起两朵红晕,肩膀微耸,却没能挣开甄鑫的魔爪。只得轻声说道:“我又没有不让你找其他的女子,你这么紧张作甚?”
“哈哈……没有的事!”甄鑫说道:“我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