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食比大唐立国晚了十五年,换言之大唐有了天可汗,十五年之后大食才有了先知?
在大食人的传颂中先知建立大食的人,而阿里也仅仅见过那位先知几面而已,而之后的大食,绝大多数时候都在之后的几任哈里发的征战下扩张。
对此,阿里是有些不甘心的,就因晚出现了十五年,在葱岭总有人拿大食与大唐作比较。
想起以前的事,十几年前征战波斯之时,的确有个波斯王子东逃了。
不过这件事大食人并不在意,波斯这个富裕的地界已足够大食人挥霍了,这里有数不清的金子。
阿里还记得在大食的智者口中讲述过,葱岭是一片屋顶,那里是极好的屏障,占据了葱岭就占据了最富裕且最险要的地界,现在唐人却要来与他们争葱岭。
大食的智者还说天竺是粮仓,若大食人得到了天竺就能得到吃不完的粮食,再也不用忍受饥饿。
可大唐竟然还要与大食争天竺。
说起东土,阿里听说过最有名的一个人就是玄奘了,一个从大唐前往天竺的僧人。
阿里离开阿姆河,前往波斯的木鹿城,在河边留下了一支大军,回去的路上这位将来的大食哈里发的脸上带着不安的神色。
他害怕这辈子都回不去那个美丽的巴比伦了,那是他见过世上最美丽的城市。
而现在唐军在阿姆河的东岸,成了一个巨大的烦恼。
甚至,冷静下来的阿里一度希望唐军能够撤军,若唐军撤军了,他也就能安心地回到美丽的巴比伦,度过余生。
现在,这里距离唐军很近,距离巴比伦太远。
阿里的心中有了忧愁,这些忧愁写在脸上,但却没人看得出来,他本不想成为哈里发,身不由己地绑在了战争中,因这个世上没有“安拉之剑”辅佐他了。
也没有欧麦尔与阿布能站在他的身前,年轻的阿里甚至还没有子嗣,他却已是最后一个正统哈里发的血脉了,像是一个孤苦伶仃的继承者。
不知为何,阿里很羡慕那个逃亡东土的波斯王子,一走了之也很好。
阿里不想回圣城,他也不喜欢先知留下来的都城,他想要将都城迁去巴比伦,它就坐落在幼发拉底河的一条支流上。
以前巴比伦是波斯人的地界,阿里看重那里不只是因它美丽,而是因为那里还有很多的见识广且有智慧的智者,阿里很喜欢与智者讲话。
当年大食开始征战时,阿里还是个孩童,在大食享有“安拉之剑”之名的猛士哈立德,他攻占拜占庭,拿下了大马士革与椰路撒冷,之后就过世了。
至今大食人还没找到第二个能被冠以“安拉之剑”之名的猛士。
之后年幼的阿里就一直跟随在第二任哈里发身边,这位哈里发名叫欧麦尔。
欧麦尔是阿里年幼时的偶像,他在库法城几次败给了波斯人,直到后来阿凡继位之后,攻下了波斯的都城,才有了如今的局面。
很可惜,在当年这个时间节点,阿里没有遇到玄奘。
唐军连克三城的确是个令人动容的消息。
好似唐军每天都是五更造饭,六更拔营?
在葱岭诸胡眼中,唐军以一种匪夷所思的行军速度,拿下了石国,东曹与米国。
而今天,史国刚得到消息,唐军拿下了米国,前脚消息刚送到,后脚唐军已兵临城下了。
其实这种快得有些诡异的行军速度并不是大唐神兵天降,只不过是狄仁杰的这支大军根本没有去参与东曹与米国的战事。
五万大军分为三路,当一路抵达东曹之后,后方的第二路大军根本就没停,径直跑去了米国,而第三路大军其实一开始的目标就是史国。
绕过城池防线的行动方式,前后包夹,绕后夺城。
让处于高原上的战争,愣是被唐军打成一种类似于运动战的架势。
本来,昨天就应该到这里的,狄仁杰不认识路,胡人向导找了好久才找到了通往史国的要道。
现在狄仁杰打算在攻下这座土城之后,把这个胡人向导也杀了,随即下令道:“围城一天,整军备战。”
“喏。”
狄仁杰没打算当即攻城而是让身边的几个裨将分别带军将城围了。
待第二天,攻克了东曹的程处默赶来,两支兵马相距史国城下,开始了攻城。
小勃律国的三万援军终于在这一刻用上了,在狄仁杰的安排下他们率先开始攻城。
只不过小勃律国的攻城方式很粗野,基本上也没什么调度,大致上就是一些人拿着绳子与钩子挂在城墙上,往上爬,爬不上去就摔下来,再接着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