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衡忙不迭应了下来。
等朱衡一退下,兵部尚书石茂华就感觉皇帝的目光朝自己看来。
心中明白是要论起年后对朵颜卫用兵的事情了。
他在心中再三回忆着兵部为此整理的案卷,谨慎地斟酌言语,为皇帝发问做好心理准备。
果不其然。
只听皇帝的声音不徐不疾响起:“王阁老,出兵朵颜卫的章程,兵部拟好未?”
王崇古立马接上话:“正要与陛下分说此事!”
说罢,他还贴心给皇帝呈上一副舆图,方便足不出户的皇帝,能够明辨一二。
而坐在王崇古下手的石茂华,嘴巴张了张,愣是没发出声来。
他来回看了一眼殷切下问的皇帝,以及神色振奋的王崇古,最后有些尴尬地扭了扭脖子,悄然把嘴巴闭上。
这就是党内地位不如,部内威望不如,官身品阶不如的下场。
石茂华默默将奏对的资格让给了王崇古。
王崇古位置太靠前,压根没注意到石茂华的动静,专心致志回着皇帝的话:“陛下,按照顺义王的估算,再以刘应节、戚继光的奏疏作为印证,朵颜卫本部及拱卫诸部,部众当在六万人,青壮一万一,约兵四千骑。”
朱翊钧忍住给王崇古翻白眼的冲动。
这厮上次还说部众不足三万,青壮四千,骑兵一千。
只听王崇古继续说道:“根据上次廷议的定计,旨在诛杀罪魁董狐狸,兵部略计……”
“出兵二万三千人,其中骑一万,步一万三。”
朱翊钧听罢,皱起眉头。
怎么才出两万多,蓟镇一年四十二万六千八百七十一两八钱二分的军饷,可是不缺兵的。
按照他结硬寨、打呆仗的稳妥想法,起码得发个十万兵推过去才是。
否则万一翻车了怎么办?
要赢的时候省什么钱?
好在不通战事的不止皇帝一个人。
右列第一的高仪矜持地质疑道:“王阁老会不会有些小觑鞑靼了?两万三未必稳妥吧?不是说朵颜卫部族六万?”
王崇古朝坐在身旁的高仪拱手一礼,而后环顾众人,耐心解释道:“右揆稍安,正因为慎重考量,才如此筹划。”
“需知,朵颜卫不单单是朵颜卫。”
“其受制于左翼诸部,察哈尔部的脱脱亥部落拥骑五千,游牧在侧,日夜监视朵颜卫。”
“朵颜卫又与右翼诸部联姻,跟喀喇沁部暧昧不清,青把都儿台吉作为长昂岳父,拥骑上万,与左翼互相牵制,也未必会坐视我朝任意施为。”
“若是为求稳妥徐徐推进,待到左右翼各部反应过来,必然会牵制我军,届时旷日迁绵不说,唯恐诱发大战!”
“是故,此仗三大要领,便是快!疾!速!”
“乃以精锐为重,在不惊动左右翼各部的情况下,速败朵颜卫,斩杀贼首。”
“尤其塞外作战,非是攻城,只要骑兵形成碾压之势,步卒青壮的人数反而是次要。”
王崇古见皇帝一副将信将疑的模样,又补了一句:“不仅是兵部,这也是京营总督顾寰、蓟辽总督刘应节,以及左都督戚继光的共识。”
说罢,他向皇帝呈上了三人关于此事的回函——这就是天子守国门的好处了,蓟镇距离京城二百里,有什么话三四天就能一个来回。
朱翊钧象征性翻完后面两人的回兵部的函,当即朝王崇古点了点头,很是爽快地开口道:“说罢,兵部预计此番要多少饷银?”
骑兵行军,一动起来就要给钱了,“调遣百里之外者,全支行粮料草;五十里内外,查照原题,有无昼夜摆守与贼对垒,分别支给。”
火器、兵甲,虽然是库里存有的,但该算的钱肯定也要算,尤其火药这种消耗品,花费个十万两根本不奇怪。
要是打起来,还要再给赏银,“对垒交兵,赏赐,用钞锭、胡椒、苏木、铜钱、并银两、衣服等项。”
打赢了,再按军功算钱。
这也是国战轻易打不得,只能打打小规模战争的原因。
要是几十万军队的规模打上个七八个月,那都是上千万两的白银。
王崇古早有腹稿,立刻开口道:“陛下,开拔之前,预支粮草、装束、兵戈、赏钱,折银并二十三万两。”
“战后,再论赏、抚恤,预计……再二十五万两!”
四十八万两啊……
搞搞工程,打打小仗,转眼就是一百多万出去了。
朱翊钧难免有些心疼,钱还没焐热呢。
他心中叹了一口气,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