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御书屋 > 朕就是万历帝 > 第一百七十五章 李贽的战斗力(1/3)

第一百七十五章 李贽的战斗力(1/3)

    李万意惊讶地看着耿定向。

    一般书院都会修有敬一亭,亭阁式建筑,里面摆着孔圣人以及配享的朱子、程氏兄弟等先贤神主牌位。

    包括南北国子监,以前都是如此布局。

    耿定向如此问,是在故意刁难,满满的恶意。

    他是进士老前辈,还做过四品官,是湖北地面上有数的名士。

    李万意只是北京国子监毕业,但是学识底子好,不仅国文学得好,数学格物也学得快。隆庆元年通过官吏补录考试入仕途。

    一直努力奋斗在“教育战线”上,在辽东当了几年归化女真人学校校长。勤勉能干,勇于任事。

    万历元年,内阁力行新政,其中很重要一条就是大力推行公立学校。

    学校可以拨款修建,但老师校长需要时间培养和精心挑选。

    老师好说。

    从嘉靖四十一年,朱翊钧开始暗地里培养。

    隆庆元年开始,就是公开培养。

    六七年下来,也积攒了不少学过数学、格物等“杂学”的人才,抽调部分出来,集中培训一下,分配到各个新式公立学校任教。

    同时在万历元年,礼部建立了专门培养新式老师的学院,京师师范学院和南京师范学院,挂在南北国子监名下,独立招生、分开管理、不同分配,只是共用师资力量。

    李万意在辽东艰苦奋斗过三年多,属于能打“攻坚战”的“教育战线骨干”,被抽调出来,作为预备校长在京师师范学院集中培训。

    在培训期间,内阁总理张居正、礼部尚书潘晟亲自给这些预备校长讲课,寄予了极高的期望。

    在张居正的讲课里,李万意听懂了内阁力行教育新政的真实用意。

    朝廷正在尝试进行科试改革,准备彻底改变了朝廷抡才录士的方式。随着抡才录士的方式改变,那么教育方式也要改变。

    内阁张相的意思是分三年废除私学,全部改为公学,朝廷要把抡才录士的人才教育根源也掌握住。

    要是还按照以往的人才教育方式,能参加考试的学子都是私学出来的,学的全是四书五经,朝廷抡才录士改革就改了个寂寞。

    不过李万意发现,培训到一半,内阁和礼部又改了口风。说朝廷大力推行公学,私学也不禁止,作为国朝新改制教育体系的有效补充。

    据培训班上消息灵通的同学私底下说,内阁废私学、全公学的教育改革方案送进西苑,被皇上给改了。

    皇上给出的修改意见是,我们不能禁止有人因为个人爱好去学习四书五经,也不能全面废除私学。因为天下总有朝廷顾不到的地方,私学就可以照顾到了。

    比如启蒙的私塾,就是一个不错的补充,可以为县学提供优质生源。

    皇上的理想是实现“义务教育”,让大明所有六七岁的童子,都能有免费的书读。

    听到这个理想,李万意和同学们是肃然起敬。

    但是皇上也说了,目前大明还没有富裕到这个地步,只能有条件的先上。比如工矿、农场、牧场等单位,可以实现童子普及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乡村里就需要靠“慈善人士”的捐助,外加朝廷补贴,置办私塾之类小而精的学堂。

    因此皇上认为私学不能一刀切,必须保留。但是私学必须按照礼部的教育大纲来教学。

    当然了,你任性,非要保持传统,继续讲四书五经和程朱理学,朝廷也不会去管你。只是朝廷的抡才录士不会将就你,该怎么考就怎么考。

    李万意当时听到这,就忍不住暗笑。

    皇上果真很喜欢用诛心之术。

    耿定向主持的问津书院,此前湖北最大、名气最响的书院,还在坚持讲授四书五经,学习程朱理学。

    但是里面的学子肉眼可见的减少。

    以前有上千学子,还都是各地选拔的俊才,以及各种门路请托进去的世家官宦子弟。

    现在能凑齐两百人都不错了。

    以前想方设法进问津书院的世家和官宦子弟,最先提篮跑路。

    人家读书的目的非常明确,入仕当官。

    他们消息灵通,朝廷的风向一变,马上就闻到味,立即各种请托,把子弟弄进各府的府学里。

    李万意手里就捏着一大把的“八行信”,上有致仕侍郎,下有进士大儒,全是给武昌当地世家和官宦子弟请托的。

    果真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只需要把利立在那里,人们自然就会趋附会聚而去。

    现在听到耿定向的恶意发问,李万意能理解他的郁愤,只是一时无法反驳这个提问。

    虽然朝廷暗地里摒弃了程朱理学,但还没有明诏宣布连孔学儒家一并废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绝世强龙 正义的使命 光阴之外 宇宙职业选手 总裁,宠妻请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