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上同盟军,他们麾下最多有五万名士兵枕戈待旦,严阵以待,目光齐刷刷地望向东方,只等东阿哈德尼亚率先出招,以求后发制人,寻得决胜之机。
平心而论,双方心底都怀揣着一丝不愿轻易挑起战火的默契。毕竟,战争一旦爆发,那便是生灵涂炭,血流成河的惨烈局面,往昔的繁华将在瞬间化作废墟,无数家庭会支离破碎,百姓流离失所。
然而,每一名置身此地的士兵都心如明镜,清楚知晓那些时常在东西方士兵之间爆发的非武装冲突,恰似一颗颗隐匿在暗处的火种,随时都有可能被一阵莫名的风撩拨,进而呈燎原之势,升级为一场足以颠覆乾坤,吞噬万物的大规模武装冲突。这,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罢了。
往昔的日子里,西阿哈德尼亚军队的哨兵,就像一群忠实守护领地的孤狼,沿着东西方边界那条仿若隐形却又泾渭分明的界限来回巡逻他们身姿矫健,目光如炬,不放过周边任何一丝风吹草动。当这一日他们如往常那般接近特定区域时,却猛地瞧见一支规模大致相仿的东部部队。
刹那间,空气仿佛都凝固了,气氛剑拔弩张到了极点。原来,无论是西方率先派遣哨兵巡逻边境,还是东方先行一步,另一方总会像是嗅到血腥味的鲨鱼,迅速派出自家部队,如影随形地监视着“敌人”的一举一动。
在这你来我往的对峙中,辱骂声不绝于耳,那些粗俗不堪,极尽侮辱性的词汇漫天飞舞;徒手斗殴更是家常便饭,士兵们撸起袖子,红着眼,扭打在一起,拳脚相向,宣泄着心底压抑已久的怒火。
好在,万幸的是,截至当下,这类小规模冲突尚还把控在一定范围内,没有人在这场混乱中不幸丧生,或是身负重伤,性命垂危。
可今日,局势却陡然生变,恰似平静湖面骤起惊涛骇浪。阿拉里克,那位威名赫赫,行事果敢的东福雷斯特酋长,摒弃了往日一贯的做法,并未如往常那般派遣阿哈德尼亚百夫长前往边境执行任务,取而代之的,是精挑细选的自家勇猛战士。这一突如其来的决策,仿若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打破了原有的微妙平衡,引得各方揣测纷纷。
有人暗自思忖,或许是酋长已然厌倦了这无休止的等待,仿若困于牢笼的猛兽,急切渴望挣脱束缚,让战斗的热血尽情挥洒;
又或许,长久以来听从亚历山大的指令行事,令他心生抵触,不甘再受掣肘,故而妄图挑起冲突,借机向亚兹德格德宣泄积压已久的怨愤。不管背后藏着何种缘由,阿拉里克此举已然打破了双方心照不宣,共同恪守的默契规则。
东阿哈德尼亚的百夫长们,皆是身经百战,经验老到的军中翘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一发现西阿哈德尼亚的哨兵身影,便迅速召集麾下士兵,如潮水般汹涌奔赴迎战。可当他们真正看清眼前对手时,却个个惊得目瞪口呆,面露诧异之色。
映入眼帘的,并非往昔熟悉的对手,那些身着寻常服饰,徒手相较的哨兵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全副武装的东福雷斯特战士。只见这些勇士们,腰间佩挂着寒光闪闪的利刃,剑身修长,锋刃锐利,似能轻易划破虚空;
一手紧握着厚实的圆盾,盾面质地坚硬,纹路古朴,仿若蕴含着神秘的守护之力。这般阵仗,一看便知来者不善。
而东方世纪之首,那位带队的将领模样着实有些骇人。他身形矮胖,仿若一只敦实的酒桶,走起路来摇摇晃晃;
一张脸仿若被岁月恶意雕琢过,布满了密密麻麻,纵横交错的严重伤疤,仿若干涸龟裂的河床,透着一股子狰狞劲儿。
头顶秃得厉害,几近寸草不生,仅边缘处稀稀拉拉地散落着几根毛发,在微风中瑟瑟发抖,显得格外突兀。
胡须亦是极为稀疏,仿若贫瘠土地上几株营养不良的枯草,让人不禁心生疑惑,仿若他天生便与毛发无缘。再配上那咧开嘴时露出的无牙笑容,仿若黑洞般深邃阴森,着实令人心生寒意。
尽管外表这般可怖,可此人骨子里却流淌着阿哈德尼亚人的高傲血液。在他心中,如同所有阿哈德尼亚人一般,自认为血统高贵,凌驾于世间万物之上。